大家好,我是北京某店首位银河E5光舰版车主,也是该店最早关注且见到实车的用户。最近看了很多其他车主的分享,关于外观、空间设计、电池电量方面描述的比较多了,那么本篇我就从其他的方面做一个补充分享,希望能给各位朋友提供参考。大家有任何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买车背景及预算】
个人认为,购车需要明确自身的需求,再去主动遴选车辆,这里把我的心路历程做一个分享。
在购车前,我对市场上的车型和未来一段时间车企的规划做了一些了解,通过试乘试驾,结合自身需求做了一些排除法:
(1)轿车PASS:个人喜欢坐姿较高,通过性较好的车。
(2)轿跑/溜背型SUV PASS:很多后排容易顶头,追求颜值和风阻牺牲了空间。
(3)非纯电PASS:现在的纯电相对增程式其实更没有续航焦虑,这点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一方面,许多增程车主用了电之后就再也舍不得用油了,反而小电池成了他们的焦虑。另一方面,现在充电桩非常冗余,530KM即便打八折的续航也能让你在节假日找个充电桩三十分钟补足电力,你总不会开四百公里还不停车休息下吧。
(4)无框车门和无遮阳帘PASS:无框在密封、安全、维护性上有不足,无遮阳帘一般伴随的是全景天幕,也是牺牲空间的一种表现。
(5)传统档把PASS:此前开的油车是怀挡,非常方便,怀挡也成为了新能源车的一种趋势。
(6)智驾溢价PASS:我对智驾的看法是,虽然问界、小鹏、理想等车企已经落地了城市领航,甚至技术早已无限超过L2+级,但很多事实证明了不一定完全可靠。所以除非达到L4级且车企遵照未来出台的相关法规进行负责,否则还是掌控在自己手里更好,毕竟你的生命只有0%和100%。相信最近的一些新闻大家都看到了,现有的智驾迭代速度很快,也在一定程度成为了背刺的来源,所以20万以上的车存在大量降价空间,我们务实的消费者还是把目光放在实用性上更好些。
综上,我把选车目标明确为“20万以内家用纯电SUV”。在同价位,吉利的安全性和做工一贯是比较优秀的,4月份通过一些信息了解到吉利可能推出银河E7(内部代号E245)的计划,5月在北京车展看到了GEA架构的展示,6月1日在4S店里比销售更早见到了E5实车,对外观和内部空间非常满意,再加上后来吉利副总裁林杰微博回复E7今年不上了,于是银河E5便成为了我的首选。

【选车过程】
我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两种电池区别、顶配与次顶定价差异
银河E5一经发售就造成了抢购的局面。不过很多人第二天就提到了车,也有很多人被通知下月才能提车,这是由于吉利本次给4S店实行的是配额制——该店此前其他银河车型卖的多,我就给你优先供E5。所以E5多的4S店,顾客甚至可以挑选电池。
1. 耀宁电池和蜂巢电池选择哪一个?
众所周知,纯电汽车的核心是电池,那么银河E5一直宣传的神盾短刀电池其实是封装技术,电芯来源于两个企业,一个是长城比较成熟的蜂巢能源,一个是吉利李总自家新开的耀宁科技。蜂巢二代短刀的电池能量密度是188Wh/kg,耀宁为192Wh/kg,基本相差无几。通过最近很多车主的实测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大家不用纠结选哪款。

通过工信部申报信息可以看出,银河E5有五个版本,其中整车型号V01和V04使用的是耀宁电池。
那么如何根据车辆查看整车型号?
(1)在合格证上有注明。

(2)打开副驾门,座椅外侧一看便知。

该车显示V03,便是蜂巢电池。
2. 顶配和次顶配差价为何上万?
其实在预售价发布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星舰多出的配置到底值不值一万?
从初版配置表可以看到,顶配多了19寸轮毂、座椅记忆按摩、副驾腿托、自动泊车。其实这些除了座椅记忆以外,对我而言是可有可无的配置,尤其那个座椅按摩的力度,体验过的人都懂。直至有天晚上打开懂车帝把外观又看了一圈。
(1)顶配比次顶多了9个雷达

如图所示,探索+版是没有前雷达的,侧面的雷达也没有。最终的配置表也验证了这一点。(此外厂商暗示还多了毫米波,这个需要求证)。
(2)轮胎
第一,星舰的19寸轮毂配置的是固特异御乘SUV轮胎(看起来是第二代),次顶18寸轮毂配置的是玲珑旗下的阿特拉斯轮胎,前者国外有过测试,湿地刹车表现不错;第二,星舰胎宽235,次顶胎宽225,前者抓地力更好。
(3)流水尾灯
银河E5尾灯看起来都是一样的,都有贯穿式尾灯,但星舰有流水效果,次顶没有。
综上,吉利银河系列官方一贯喜欢在宣传上有所保留,总的来看星舰是绝对值多一万的。

【自购价格】
车辆信息:星舰版+光之涟漪,银外白内,蜂巢电池,生产日期7月中旬。
优惠:
(1)调查问卷:500元
(2)小定500抵2000:1500元
(3)区级地补:1000元
全款裸车:147800元
人保保险:4500多元
落地价格:15.2万多元
【车品建议】
银河E5虽然使用的是环保材质,但还是有味道,尤其是前一个月是TVOC散发的高峰期。车内挥发物有饱和度,建议大家这段时间多开窗通风,有条件的还是少开,多放一阵子。
(1)隔热膜
新车都需要贴膜,可以有效保护车内物件老化,提升人员舒适感受。大家千万不要贴4S店免费的膜,那个隔热率有限,你去了也会被忽悠升级,一般也得近两千。在膜的选择上,红外线和透光度是重要指标,它们决定了隔热率,所以我直接在外面一家3M金牌店选的“前档晶锐甄选70+侧后挡黑衣骑士”套餐,能够防止50%以上的太阳能。

贴膜后的5天内是不能开窗的,索性乘车离去,利用银河APP远程遥控天窗散味。
(2)原厂脚垫
银河APP车品商城有一款双层TPE脚垫,标价558,亲测环保无味道。大家可以通过“老带新”获取6000积分,或者请销售帮你操作,这样相当于免费获得脚垫。
(3)行李舱储物盒:288元
(4)皮质行李舱垫:138元
以上是我觉得最需要配置的。
至于钥匙套,今后我会把钥匙放在家里,只用手机了。

关于天窗冰甲,第三方媒体实测,银河E5天窗红外线隔热率高达98.9%,再加上比任何膜隔热效果都好的遮阳帘,因此天窗冰甲是伪需求。
【新车初体验】
1.驾驶感受:
(1)银河E5有三种驾驶模式,三种动能回收强度。本人是第一次开电车,居中的舒适模式相对油车也能感到明显的提速,并不感到“舒适”,这可能是很多人试驾晕车的来源。当设置为经济模式,动能回收调成最弱时,加速和刹车都非常线性,跟油车基本相同。所以对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来说,“经济”才是最“舒适”的。
(2)在城市道路行驶时,经济模式的动力完全足够,起步加速超车不在话下。
(3)前后排实际体验差距很大,前排感觉很享受,中低速行驶一些井盖之类的都能很好的过滤。
2.新车舒适性:
(1)NVH方面,前后排虽然都是单层玻璃,但在中低速时隔音性还是很不错的。当速度大于110码时,能听到明显的胎噪,有大量高速行驶需求的用户要注意。
(2)刚提车时有明显气味,味道持续一周后迅速降低。除了开窗通风,我还使用了“活性锰炭包”放在全车各个位置,它通过吸附+分解的原理消除有害气体,建议大家还是要注意身体健康。
(3)后排乘坐方面,可能由于调教偏软,在大于60码时,过坑洼路面有一定颠簸;如果你以80码的时速通过桥梁连接处钢板的位置,后排还会有小弹跳的感觉,有大量后排需求的用户需要带着你的家人去试乘。
3.智能辅助和车机:
(1)HUD很清晰,车速导航读秒应有尽有,可以让我把注意力放在路面上,不用低头看两个屏幕。
(2)导航从头枕音响发声,不会打扰到其他座位的乘员。
(3)相对L2辅助驾驶,我最关心的是紧急主动刹车功能,它的AEB-P是视觉方案,由于官方没有宣传,暂不知效果到底如何,希望能有这方面宣传。
(4)自带的深度定制地图是高德,这对我常年用百度地图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手机用高德可以一键推送到车机上,这点还是很方便的。
(5)同上,自带的深度定制音乐是QQ,我恰恰是网易云音乐的用户,E5的网易云无法设置成默认,所以软件方面后续可提升的地方蛮多的。
(6)WANOS全景声音源有限,定制的音乐体验很赞;如果放的是普通音乐,16扬声器音质算是接近于柏林之声的水平吧。
(7)强制开启的行人提醒(低速音)有三种音效,第一个是音乐,在小区里开容易社死,建议大家调成第二个“太空漫步”勉强能接受些,不过这样声音好像也有点大。由于低速音是法规要求,所以无法永久关闭,只能单次关闭,希望后续能有新增或再调低一点声音。
(8)相信大部分车主用的都不是魅族手机,所以车机互联约等于于零,我更多是用语音指令来控制,手机适配上银河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9)有雨天自动关窗的功能,当车辆熄火并锁车设防后,若突然下雨,车辆可以实现自动关窗和天窗。
(10)APP的车窗微开也是很好用的透风功能,真的是“微”开。

4.续航能耗:
(1)由于我没有高速需求,平时旅游也都是飞机高铁到了当地后再租车自驾旅行,所以绝大部分都是北京市郊开开。平时上班每天往返共20多公里,E5的续航是十分可观的,我在关闭空调、开侧窗和天窗透气的前提下跟官方宣传的百公里电耗12KWh大差不差。当然,纯电耗电最快的是高速场景,短途快速路测试大概在7到8折之间。
(2)销售让新车前三次充电都用慢充,最好是用到底后将其充满。充电口在右前方应该是全球车的一种成本妥协,遇到地下紧凑的车位时,停车与充电就需要权衡。目前我在申请家充中,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5.乘储空间:
(1)空间100分,从乘坐到物品存放完全好评,绝对越级体验。
(2)后座下面的抽屉空间大,自身不会晃动,非常实用。
(3)现在电商平台已经推出了很多原车开模的垫子,我买了扶手箱中控储物盒进行了分区收纳,不得不说这些商家出的是真快,喜欢整洁的朋友可以多去看看挑选。

【总结】
综上所述,从车辆本身来看,银河E5目前是一款16万以内没有对手的A+级车,它尽可能满足了该价位对安全、环保、驾驶、空间、颜值在内的一切需求,是几乎没有显著短板的水桶车。
希望通过E5的销量能让更多车企管理层明白,哪些是老百姓真正看重的配置,哪些是不能盲目效仿的地方。只有经过深刻洞察并尊重“沉默的大多数”,才能在当下如此内卷的环境中留有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