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鲜试官抢先试驾领克900,有亮点也有不足

    03-22发布于:领克900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圈友鲜试驾


    大家好,我是木木先生,懂车帝的鲜试官,前段时间受邀前往云南弥勒试驾了即将上市的领克900,该车如何?我觉得动力强悍、车内空间不错、乘坐体验也不差,部分配置设计的很实用,就是后备箱空间略有不足,接下来我将对该车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深度分享,希望它能对大家给予帮助。

    【试驾信息】

    ☆试驾地点:云南弥勒市红河弥勒森林公园/弥勒湖泉生态园

    ☆温度:9℃,阴天

    ☆试驾车辆:领克900



    【静态体验】


    (1)外观


    1.该车的车头有两个细节我想跟大家讲一下。


    *第一个,车头大灯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标配的领克车头大灯设计,也就是两个“h”镜面对称,而下面部分则与交互屏连在一起,亮起来都是白色光线,还是挺醒目的。

    *第二个,就是这个交互屏了,我觉得它能与户外人员进行交流,增加了些互动感。该车这个交互屏我看了有好几种交互语言,例如“让一让,谢谢”、“Hello”“闪亮比心”等都会让外面的人觉得惊喜,当然它还有“请关闭远光灯”这个词语,假设你因为被后车远光灯照的受不了的时候,传统的做法并没法真正给到它们提醒,而这个词语我觉得有这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降速让前车通过,然后保持一些它们可以看到车头的距离,再播放这个交互屏文字,前面的人有可能就会看到,白天亮度不明显,晚上特别是在灯比较少的地方会特别明显,所以我觉得这个交互屏还是实用性非常高的。



    2.接下来,我说说侧面和车顶。


    ☆侧面这块,我觉得该车的一些细节做的挺不错的,也有一点自己的特色,当然它有侧踏板以及空气悬挂,对于用车的我们来说,我觉得实用性也非常高。


    *该车车门是隐藏式门把手,有钥匙在手,靠近就可以解锁,离开就自动锁车,这点在4个车门都可以,用起来也便捷。


    *该车左右后视镜是无边框设计,它两边都有来车提醒标识,其接触面我肉眼能看到的就有3个车外摄像头,其中两个位置在与后视镜接触的面,另外一个则是与其连接的黑色平面,摄像头数量不少。当然底部的黑色平面上也有领克英文标识,当解锁后就会亮,亮的颜色是白光,夜晚会更加醒目。



    *该车因为其车顶两边是有两根长且明显的凸出钢体,所以该车车顶是可以安装行李架的,当车内空间不足的时候可以安装个行李架去增加可放空间,感觉这还是能弥补后备箱空间的不足吧!而且它毕竟是大车,大车上安装行李架总归不会显得小气吧!


    *对了,该车是有可伸缩电动侧踏板的,长度刚好跟前后车门距离一样,打开门的时候,它能很迅速的打开,而且踩踏面积大,刚好能踩住鞋的2/3以上位置,上下车我觉得比较稳。当然,如果你不想要脚踏板也是可以的,该车有空气悬挂,在车机内设置好“方便上下车”功能后,开门后该车底盘就会自动下降,但是此刻的电动侧踏板就不会打开,大家可以从底盘高度就可以看清它的区别了,它底盘下降的还是挺明显的。




    *该车轮胎是采用了固特异的275/45R21 110W轮胎,其中“110W”中的“110”表示单个轮胎能承受的最大载重重量是1060㎏,而“W”表示该轮胎能承受的最大速度是“270km/h”,这轮胎看起来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3.尾部车灯是多段式的贯穿尾灯设计,而且左右两边各有几个方格形状的嵌入式灯图,颜色呈红色,有点类似交互灯的感觉,它上面也可以通过钥匙图案看出其是否处于锁车状态。而车灯中间是领克英文字母标识,亮起来颜色是白色光线。这两种灯光亮起来时都会让尾部车灯特别明显,尤其是其深色色调车身这种颜色会更加明显。



    (2)内饰


    车内并没有明显的异味,内饰这块我也会讲一些该车的一些细节以及实用性方面的东西。


    1.该车方向盘上有不少的实体键,只是这些实体键如果光看图案是不明白具体功能的,所以对于刚开始用这辆车的人来说会难以入手,而仪表盘比较小,但是好的方面就是它很多信息都在上面有显示,例如:档位、驾驶模式、剩余续航里程(油/电)以及胎压等细节,用起来并不会觉得太过麻烦。



    2.中控屏幕实际上区分主驾和副驾的,它两者是独立运行的,中间1/2刚好是其隔离线,例如我进行导航或者倒车时,只有左边接近1/2大小屏幕会显示,另外一边则是副驾去进行操作的,个人觉得运行起来还是非常顺畅的,而且挺智能的。第二排有一个非常大的屏幕,该屏幕可以与前排中控大屏互联,例如你打开某视频app,然后点击屏幕,可以点击其右上角的“多屏同看”功能就可以让正在看的视频互联到前排中控大屏去,这点让前排也可以看同样的视频,增加了前后排之间的互动性,毕竟有共同话题,可以分享该视频的看法。当然,这个后视频做得还是挺智能化,假设正在驾驶期间,后排视频就不会互联到左边1/2中控屏部分,除非你停下车后才会解除这个限制。


    这里需要点击互联的屏幕


    个人觉得坐第三排看视频会更加自然点,坐第二排需要仰头看,而且看的界面离眼睛比较近,感觉不舒服。毕竟它可以放大屏幕看,坐第三排就不需要仰着头看,脖子也会舒服点,这点坐第三排的感受会更佳。


    3.语音控制这块,因为其会辨认哪个位置,所以只要不是你这个位置唤醒它,其它位置怎么说话,它都不会中断,除非你这个位置通过“Hi,领克”去重新唤醒它,它才会理你,还是挺人性化的设计。还有语音这块接入了deepseek智能,所以也可以通过语音了解一些细节,例如寻找附近景点或者美食,甚至查找词语意思或者典故呢,这点确实节省了要用手机查找信息的时间,而且毕竟我们用这个功能一般是要行驶途中才会用到,用语音操作总比用手去寻找安全。当然,该智能语音不足的地方有两点:第一,功能还是不够完善,部分配置无法通过其操作;第二,模糊语音无法识别,例如:关闭或者合上等意思接近,它并不能识别,这点还是不够智能。


    4.该车座椅按摩功能非常强大,按摩力度也恰到好处。它并不是传统的按摩座椅,只有开启和关闭功能,它的座椅按摩功能比较丰富,例如:全背舒展、背部放松、腰部舒展等,但是我觉得非常特别的是它有臀部放松功能,这也就跟传统的按摩座椅只有背部按摩这点有极大的差别,臀部按摩我觉得力度刚好。



    5.该车座椅的一些细节和丰富的功能,这里我总结出3点。


    *前排主驾座椅有记忆座椅设置功能,位置就在座椅的靠车门的那边,其中“1”、“2”是记忆座椅设置的两个地方,也就是可以提前设置要2个平常自己的位置,还是实用性很高的。



    *第二排座椅可以旋转90°和180°,只是两张座椅都只能单独操作,有些人会觉得麻烦些,想操作该座椅,长按其车门边缘的按键待座椅开始运行后松开手即可,而它这种先长按后放手的操作,第一,它能给予我们点时间确认是否要运行该座椅,看看座椅周边有没有多余的物品,避免夹住而损坏;另外一点就是长按后就全自动操作了,这两点我都觉得座椅按钮功能设置得挺人性化的。


    *第三排座椅可以放倒,也可以前后移动,这两个都是有按键操作的,并且不是一键控制,它是每个座椅各有一个按键操作,所以我觉得座椅的灵活性就会更高些,想操作哪里就哪里,例如,想放倒后排左边或者只移动左边座椅的话,在后备箱的左侧按钮中的L字样进行操作即可,不会觉得麻烦。而坐第三排后,它两边也有类似的按钮,正常的六七座SUV想出去一般还是从第二排座椅的中间穿过,会显得麻烦些,但是它第二排座椅可以做到类似MPV的操作,想出去也可以通过按钮操作,让前排座椅一键往前移动和座椅倾斜,出去的空间会更大些,也不会觉得麻烦,这个我觉得还是挺实用的。



    6.车内因为头枕上都有扬声器,它就衍生出更加实用的全车思想模式,这个功能打开后,坐在每个座椅的人就可以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毕竟传统的都是全车音乐声音,有些人想听又怕其他人觉得吵,坐车上会觉得有点单调,有了这个思想模式或者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听音乐和导航也可以单独分开,不会像以前那样只要导航说话就会隐藏音乐声音,这种还是挺好的享受的。


    7.该车车内和后备箱都有一个220V插座,位置分别在第三排座椅脚下和后备箱右侧,也就是说座椅进行180°旋转后,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中间加个桌子插上插座,就可以喝茶,不用额外再找转换插头,非常实用。


    后备箱插座(左)&第三排插座(右)


    (3)车内空间


    ☆前提:本人身高179cm。


    1.前排空间还行。前排头部空间有接近2拳距离,双腿两边位置并不拥挤,只是在副驾坐好后,打开其前面的储物柜后会碰到膝盖,这点设计的并不好。而且,腿托设计的角度不好,将腿托打开后,它展开的角度不大,对膝盖往下位置没有给予多少支撑力,舒服性差了些。



    2.第二排空间做得挺不错的。它的头部空间刚好1拳,而且膝盖与第一排座椅靠背的距离也有1拳多,能坐直双腿,而且膝盖与座椅的边缘刚好能契合,支撑性足。




    3.第三排座椅头部空间差了点。第三排座椅坐好后,其膝盖与第二排座椅还有4指距离,这个距离尚可,而头部空间刚好只有1指距离,这点只能说还行并不是特别优秀。



    4.后备箱空间还是小了些。第三排座椅只要不放倒,它后备箱空间也就能放图片里那么多东西,当然也可以通过叠加的方式增加存放空间。它的后备箱隐藏空间我觉得还行,放些小物件或者三角架这种东西还是可以的。而后备箱边缘有个面板,它需要通过后备箱左侧按钮打开,展开后就会多出不小位置,这个板一般在野外露营或者某些人可以利用其摆摊使用,而且我们也可以坐在上面,靠着第三排座椅临时休息下还是可以的。



    【动态试驾】


    动态试驾我会将其分为驾驶感受和乘坐体验这两个部分来说。


    (1)驾驶体验


    1.该车的几个驾驶模式,我觉得动力都挺好,提速也明显。例如:油混和性能模式下,其实动力都接近,只是性能模式下,加速会更加明显,特别是在爬坡情况下,很轻松通过,没有太多阻碍,而且并没有太多的向上感觉,很稳。


    2.方向盘、刹车反应灵敏,拐弯没有阻碍,加上刹车特别灵敏,轻踩就会降速,操作起来特别是舒服。


    3.而油门这块,它的低能量回收最好,回收感几乎没有,很契合我的驾驶习惯。而中高能量回收也还行,并没有很长的延迟感。


    4.抬头显示这块,我觉得该功能还是挺强大的。它相比较传统的抬头显示只有导航和一些基础参数外,它还多出了一个大屏幕,尺寸接近中控屏幕的1/2,该大屏幕可以显示视角盲区等功能,上面就说过停下车就可以通过其看视频,首先安全性会提高了,毕竟增加了视野盲区监控,而另外一点就是实用性也有所提升。只是抬头显示有两个明显的不足,周边的个别来车/人并不能很好的识别到,例如三轮车它的影像就是汽车;而另外一点不足就是如果前面车太多,它的汽车影像会全部堆叠在一起,在HUD抬头显示上并不能看清前面能有多少辆车,而中控屏幕就可以看到具体数量,两者感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2)坐乘体验


    1.座椅底盘情况,有好有差。


    *个人觉得前排震动感不强,噪音好些。当本人坐前排时。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段时,底盘震动感不强,很稳。

    *当坐第二排和第三排时,底盘震动感就会明显些,而且底盘噪音偏大,坐起来就没有第一排那么舒服。


    2.噪音表现,第一排也是好过后面两排。


    *当坐第一排时,汽车速度是50㎞/h,噪音是58分贝,该分贝不高,处于正常交流声音,个人体验跟它数值接近。

    *坐第二排时,汽车速度是30㎞/h,噪音是55分贝,数值测出来的比第一排低。

    *坐第三排时,汽车速度是40㎞/h,噪音是60分贝,数值处于吵闹范围。



    ☆实际上,第二排和第三排看起来数值确实不高,但是为啥我会觉得噪音比前排差呢?我主要是觉得后面两排底盘震动声音大了些,而且窗外声音也偏大,所以在实际体验上,我觉得还是第一排的车内静谧性更佳。

    3.本次试驾期间,我体验了该车的自动泊车,因为是大车,所以我全程看了其大概泊车的时间,应该在30s内,而且停车后的位置也是刚好处在停车位的中间,并没有踩到线,所以它的自动泊车功能,我觉得还是不差的。


    【总结】


    个人觉得领克900其外观也不错,车内空间非常充足、动力也很好、前排静谧性不差,而且两个大屏幕的互联加上HUD抬头显示等亮点确实让我觉得有些惊喜,而不足之处就是后备箱有点小,以及车内第二排和第三排静谧性和稳定性还是差了点。


    ☆以上是我对领克900的试驾体验,而领克900也将在25号预售,希望其能对大家选车购车有所帮助。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