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汽车配置是我们选购车辆时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关乎着我们的驾驶体验,而且影响着我们的行车安全。当初选择XC40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丰富的配置,下面给大家分享XC40的几个实用配置。 一、主驾驶座椅记忆功能 顾名思义,就是把设置好的座椅信息储存到记忆芯片上,当再次乘坐座椅时,可直接恢复到之前设置的位置,可以省去我们反复调节座椅的过程,十分便捷。此功能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并不常用,可对于我们家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配置,因为我家只有这一辆车,经常夫妻二人轮流换着开,座椅记忆功能实在是太方便了,不用每次都调节座椅和后视镜,只需一键解决。 操作步骤: 1、将座椅和车门后视镜调整至所需位置。 2、持续按下M按钮,按钮内的指示灯亮起。 3、在三秒内,持续按下按钮1或2。 二、自动大灯 左侧拨杆灯光旋钮旋转至AUTO处,自动大灯模式开启。自动大灯的原理是前大灯安装了感光控制系统,当光线强度大于或小于一定值时,大灯会自动亮起或熄灭。当汽车行驶途中光线变暗时,前大灯会自动亮起,当光线变亮时会自动熄灭,自动大灯可以代替手动操作,提高了行车安全性与驾驶舒适性。 有多少车友和我一样,喜欢把灯光控制开关调节到AUTO模式,车辆行驶途中就不需要再通过手动的方式打开车辆大灯,对于一心不能二用的我来说不要太安全,而且省心省力。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大灯并不能在所有的情况下判断日光太弱或太强,例如,在雨天或起雾的天气,我们应该始终确保车辆以正常的灯光行驶。 三、自动空调 自动空调模式开启后,汽车会根据传感器来自动控制车内温度、湿度、出风模式,使车内的空气环境保持最佳状态。自动空调可以自己根据车内的温度而进行自动调节,不需要人手去调,在行车的时候可以不花功夫去调节空调温度,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1、通过按下空调行中间的符号在中央显示屏中打开空调视图。 2、短按或长按AUTO温度调节。 a. 短按 - 自动控制空气再循环、空调与空气分配功能。 b. 长按 - 自动控制空气再循环、空调与空气分配功能,温度与风扇转速切换为标准设置:22 °C (72 °F)与档位3。 3、自动空调调节启用,按钮亮起。 四、外后视镜加热 可用于快速除去后视镜上的雾气和结冰。通过中控台第三个按键,一键打开/关闭外后视镜加热功能。 下雨天,外后视镜容易起雾,我们的视线常被水雾阻隔而看不到车后方情况,增加安全隐患,这时候可以打开外后视镜加热功能,水雾就会很快消失不见。冬天后视镜起霜、结冰,有电加热后视镜的话就可以很好的除霜、除冰,保持后视镜清晰,增加安全性。 五、外后视镜折叠 车辆在狭窄的道路上行驶时,行车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刮蹭,而后视镜作为安装在车辆上宽度最宽的零部件,最易受到冲击,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擦伤,就需要后视镜有折叠功能。具有折叠功能的后视镜,在通过狭窄路段时可以收缩起来,提高了车子的通过性,在驾驶员离开车子的时候,也可以把后视镜折叠起来,不仅可以保护镜面,还可以缩小停车泊位空间,有效的避免了刮蹭。 手动折叠:同时按下L和R键可折叠外后视镜,再次同时按下L和R键可展开。 自动折叠:在中央显示屏中触按『设置』→『My Car』→『后视镜与便捷功能』→『上锁时后视镜自动折叠』。设置好后,车外后视镜将在锁车时自动折叠,解锁车辆时自动展开。
#用车心得此篇文字为追评 宝骏买来也快3个月了,从购买时的55323公里,到目前行驶了58487公里,3000多公里喽,还是想继续评价下这车。 1.动力总成感受:这套动力总成跑跑市区够用的了,但是跑山路,跑高速,动力提速很慢,感受是变速箱逻辑有点奇怪,升档不积极,比如在高速上110的时速,2300转的转速,切成手动模式才是6档,手推到8档才能到1600转,感觉就好像是发动机本来绝对动力不强,但是变速箱刻意的营造我很有力的感觉。 2.油耗感受情况:我开车不急着,最高转速没有超过3500转,自己算过好几次,在行驶家到公司的距离233公里,有高速(32公里,限速110,很多时候跑100),有山区国道(160公里,包含山路,最高速度跑到80公里/小时,很多时候跑65),有城市国道(27公里,限速80,很多时候跑70),剩下就是非常绕的乡道10多公里(最高速度不超过30),算下来油耗7.8到8.0之间,这个油耗能在接受之内。 3.乘坐以及空间:结合紧凑型的SUV尺寸,车内空间可以了,反正家里人都感觉这车不小。调到合适的坐姿,头顶离顶棚一拳头,自己觉得座椅还是硬,坐久了腰疼,座椅头枕离自己的头顶差这点,好在主驾是电动调节,行驶过程中可以微调下姿态。后排自己坐着比前面舒服,毕竟可以半躺者。后备箱空间不大不小,反正拉个行李箱加些小背包,绰绰有余。惊奇的是后排放倒后空间能达到全平,设计的很巧妙。 4.吐槽的点。一是大灯我自己找人换成LED光源的灯芯了,可能是大灯内部结构的问题,铺路效果不咋地,但是比原来强就满足了。二是全车除了主驾外,车窗没有一键升降功能,就无法配合锁车自动升窗一起使用,每次拉人锁车都要看看车窗全部关了没有。三是为啥子就不能给个自动大灯用用,云南这边的高速不是过桥就是钻洞,每次进隧道摸半天大灯开关,出来了好几次忘记关,全液晶仪表上都有自动大灯的标识,但就是不给。四是电动尾门咋就不能搞上去呢,好几次,不知道这车的尾门开关的人去开,以为牌照上面的小按钮按了就开了,没想到还要上面缝缝在开一次,尾门上都预留开关按钮位置了,一样的,照样不给。五是变速箱换挡顿挫感非常明显,比如D切N,N切R,来回切换,整辆车都在抖,车上坐着人还以为被追尾了。六是音响的播放音量有差别,同样的音量下,播放不同的音乐,声音一个大换下一首就变小了。不知道是不是音响的问题。 5.其他方面。作为自己买的的小车,虽然是二手的,但是还是给小白车用换下来的半新胎,买了个轮毂,弄了个全尺寸备胎。买了小收纳箱,手机支架,省力棘轮扳手等小物件,20多岁的老头了,也该对自己好一些,对自己的车也一样。 6.总结,2019年4月新宝骏上市了这款车,原以为是新的起点,没想到是宝骏最后的挣扎。我的配置是12万多的次顶配了,主被动安全配置可以,但是其他该给的不给,不该给的更不给,和顶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全车5款车型(后面加了一个手动豪华版,就是6款),个人认为,按理说中配(也就是豪华版)性价比最高,但是11万多售价,连主驾座椅,LED大灯也不给,顶配13万多,更多的座椅调节,真皮座椅,通风加热也不给,可能有人说才多少钱的车啊,要求那么多,可是当年宝骏打出旗号是要品牌向上的,要摒弃以往的低端车形象,就,没搞明白。2020年进行了小改款,全系车机由斑马变成博泰,顶配次顶配换了新发动机(不过取消了发动机舱装饰罩),但是中低配的车型发动机就没啥改变,并且次顶配的车型售价不变的情况下,还阉割了前后排贯穿式气帘,驾驶辅助砍了一大半,最明显的是车道保持,全液晶仪表变成半液晶仪表,换来的是后视镜锁车折叠,360全息影像,自动大灯,我宁愿要安全,也不要这些。最后,其实车还是可以了,只不过,没在这越来越拼的车市内,激起波浪。 如今的宝骏,上市了悦也,云朵这样的车型,全面转变为新能源企业,搞得和五菱新能源一样,除了标,其他的也没啥差别了。 本人胆子小,说得不好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车主大佬见谅。
#小米SU7提车日记5月21日郑州首批非创始版提车,目前行驶3500公里,长途城区里程对半,只要能NOA的路段基本都开NOA,综合汇报一下选车经历和使用感受 【购买动机】 纯电/增程? 没怎么开过电车的时候感觉混动比较合适,但是有过一段电车使用体验尤其是长途体验后,其实长途的时候跑三四百公里补能一次兼顾休息刚刚好。我认为买车要么纯油要么纯电,只有一种情况考虑混动:就是购车预算有限无法购买合适续航的纯电车,且能安装家充桩。 为什么选小米? 上台车是15年购入14款520i旅行版,9年车龄真的是除了情怀啥也不剩了,决定增购电车的时候目标选择还有宝马IX40和蔚来ET5T。 选IX因为目前终端优惠十分给力,放弃的原因是感觉这车开个四五年后残值≈0,内心不太好接受。 ET5T是少有的纯电旅行车,外形漂亮质感好,放弃也是因为性价比和担心背刺。 选小米是去试驾IX的路上顺路去看了下,老婆和家里的小朋友看完全都把持不住,了解后感觉小米值得一试遂定车。 小米对比其他车配置并不特别亮眼,性价比也不算突出,但是纵观目前所有车型,小米提供的情绪价值独一无二,一方面上市前期的稀缺性让人短暂体验被围观的满足感,另一方面订单火爆让人不用太担心被背刺,开一两年换车也不会太过血亏,从4-5-6月的销售政策来看,减少必要配置的赠送相当于变相涨价。 为什么选标准版? 单说su7三个配置,我感觉性价比最高的是MAX,但是个人选择上没有为性能买单的冲动,PRO交车晚不想等,并且我认为城区自动驾驶使用场景非常有限,高架和快速路NOA使用倒是没问题,普通城市道路上路况复杂体验估计不会太好,只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完全分流的主干路用起来可以,但凡红绿灯路口过电动车和行人,这自动驾驶就比自己开还不省心,综合下来如果用车不是一线城市,不要对城区NOA抱有太高期望。 【用车体验】 续航能耗 4-5月平均气温20℃以上,目前3500公里高速和城区基本对半,动能回收100%,偶尔运动模式,高速能耗15左右,城区12左右,生涯累计13多。 补能方面 快充扎上就120的充电速度,充到70%开始掉到80左右,80-100%充满差不多要20多分钟,20-80%充满差不多30分钟。没体验过800v,但400v的感觉够用。 驾驶感受 一句话总结:目前体验到的最接近特斯拉驾驶感受的国产车。加速和电门方面是所有电车的优势,随便拉出来一款电车加速上的体验都完胜同价位油车,不过电车电门前段空大很常见,小米这方面做的不错。转向和底盘,底盘也属于偏硬但是比特斯拉处理颠簸强,转向体验不错有宝马的味道。 动能回收 回收力度可调节,我一直是单踏板,看很多车友分项能耗偏高,我感觉一方面是开的猛另一方面是动能回收使用习惯不同,很多车友不开或者开的弱回收,一开始会不习惯,但是脚法习惯之后单踏板模式很香,单踏板不但可以优化能耗表现,同时可以使减速更线性驾乘体验更加。 车机 车机流畅,我一直用的小米手机,互联互通体验绝佳,行车过程中也可以手机投屏到车机屏幕上,如果没有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完全不需要用手机支架,行车过程中通过应用投屏可以把卡片拉大到2/3屏来胜任副驾娱乐屏。 智能设备使用建议 推荐顺序小米手机/穿戴设备/遥控钥匙,小米手机可以更好的匹配和释放车机生态,体验绝佳。手表手环可以优化用车体验,解决了运动党跑步的时候手机放哪里的问题,另外开启可穿戴设备蓝牙解锁手机的功能,在大屏上解锁手机屏幕的时候不需要手势验证了,体验升级。 最没用的是遥控钥匙,他能干的手机全都能干,400块钱买个手环,700块钱买个手表不香吗。 【缺陷】 高速noa时110码开始方向盘抖动明显,左右摇摆幅度较大,我去门店整备了两次动平衡依然没有解决,开自动驾驶的时候由于是手轻轻搭在方向盘上,方向盘缺乏手掌的限位左右摆动比较明显,社区里有部分车友也反应此情况,但目前官方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希望尽快解决。 唤起电话呼叫体验不好,这么常用的功能竟然需要打开车机的二级菜单才能进去,我不喜欢喊小爱,就想点一下就打开最近联系人。 【优化建议】 ①液晶仪表显示内容单一,样式单一,尽快OTA开放更多功能增加可玩性,NOA的时候仪表看不到能耗,没有歌曲信息,这些我感觉完全可以开放自定义。 ②OTA支持方向盘按键自定义,比较实用的功能比如一键点亮我喜欢音乐,一键返回车机主页,一键打开最近通话等。 ③建议商城里的中控屏实体按键按钮全都支持自定义,建议中控扶手上的空调实体按键支持自定义,产品经理眼里只有空调嘛?增加自定义比如:一键返回车机主页,一键最近联系人,一键点亮音乐收藏,一键打开360影像,一键自动泊车,一键保存行车记录,主驾驶座椅记忆等等 【总结】 瑕不掩瑜,su7不错,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