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日记#提车日记 这是一篇迟迟迟来的作业补交。购车地是 上海 车是 凯迪拉克XT4,以下 简称 “老婆一眼就看中爱不释手的浴皇大迪排名老四的我就叫它王者峡谷谁是爹的铠弟不拉客” 也可以叫 四弟 买新车是22年底开始计划的,23年2月25号提的,前后看了6-8家已经记不清了4S店,价格也都差不多。销售几乎天天打电话让我去店里谈,估计是年底,估计是新款要上市了,库存压力其实蛮重。 价格我在提车当日发过一篇日记了 24.2 落地,2尊XT4,第一箱油,出4S门右转就喝了420 其实买车价格是很透明的,依据地方的不同,可能会有差异 指导价 - 优惠价 + 购置税 + 保险费 + 服务费(也或叫金融)+ 装潢费 + 其它 ---------------------------- 去年11月的车,提车时,总里程5公里。这里要注意,22款和23款之间还有个22.5款。23款减了并线辅助 裸车价各店差异不大,能聊的就是服务费、装潢费。这是销售爱聊的,也是人家收入的主要部分 服务费就是人家在销售过程中为买家提供的关键服务,比如...上沪(临)牌吧,与银行对接办理贷款吧,巴拉巴拉。我的观点就是,把服务项目讲清楚了,该有哪些哪些。哪些还要另外收费等。但归根结底,羊毛出在羊身上。 一般的第一年就在4S买保险,再做个金融贷款,一般金融贷越高,送的东西就越丰富吧。看看送什么加装 关于加装,我的个人观点是,不要拆我原厂的,拆这拆那,再换别的部件,我不赞成 所以我直接上了2尊。当时,销售就跟我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多加一万,买了两个多功能座椅,这一万花得值。 别忘了,还有两个电折耳呢,电折耳你就选择性忽视了吗?电折耳在你们心目中就这么不上太台面吗? 我没有加装非常流行的 360全景。第一个我顾忌拆装,听说要更换后视镜总成。第二个,作为老司机,我习惯看后视镜操作而不是对着一块屏幕。 店送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 3M贴膜,贴了5块,前1 边4 (贴了,施工我在场) 3M漆面镀晶 (提车就有,没看见,也不知道镀没镀) 3M除甲醛 (提车就有,没看见,也不知道做没做) 精品脚垫 (装了,我亲自装的) 贴膜要在上大牌后做。后挡玻璃因为有加热丝嵌入,所以不能贴膜。 临牌我用了2张,15天/张。后挡还真的黑,黑到临牌看不见。 在上海,除了车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沪牌的问题。一张10万的铁皮,并不是每一位尊贵的凯迪拉克车主都有的。 上牌4S能代办,牌照自己选,代办点是20选1,牌照当场不出,邮寄到付。旧车退牌,可以选择保留号码。 迪四上牌,自己动手完成,一把一字螺丝刀就行。 截止发帖时间,已经3000多公里了。首保还没做。跑了一次高速。 每一次买新车,我都遵循老一辈传下来的“陈旧观念”,新车需要磨合期。 2000以内别跑高速。意思就是说,2000以内,尽量市区跑,速度控制在80左右。 我感觉我还没说完:)
#宝马X5车主晒订单大家好,我是DC小魔王。终于在5.20这天提车了,历时50天,心情除了非常激动也很复杂,几天时间过去了,这次提车的经历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自己是国企坐班儿的,朝九晚五的那种,以自己的收入买X5也是高攀了,但从小就喜欢这车,也是没了办法,家里小宝宝要快出生了,于是就咬碎了牙决定上车!其实宝宝出生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前开的大众SUV也有七八年了,虽然车况不错,空间也还算租,但是考虑到安全性和舒适性,还是换新吧。虽说认准了X5这款,但也犹豫了下同级别的SUV,包括GLE、Q7和XC90,但各有各的优缺点,GLE自没的说,各方面都到顶,就是价格贵上10w,Q7造型越改越奇怪,看着就有些别扭,XC90有点老气,计划等年龄4开头了,我再换那个。反观X5,先不说在我心里因为我第一辆小车就是3系,所以对宝马这品牌还是很偏向的,就说这车的外形去年国产之后整体外形又更大气了,太适合全家出行,同时又很能“装”,至于有的朋友说牺牲了操控,这点对我一个北京堵车的人来说,基本也不存在啥区别,加上动力澎湃自不必说,于是X5不出意外地“中标”了,这个标开的其实就很随意。 当时也跑了很多家4S,包括群主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在这里感谢一下老常@Ncoriander),跑了四五家4S,因为我不太想贷款,所以对我都是爱答不理的,搞的我也是心力交瘁,心想老子高低也花70w要买你车,结果还要受气。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就跟一个挺直接、聊得来的哥们下定了。除了价格挺靠谱,优点就是啥也不用加,也没强制装饰消费那些。 车的配置方面,就是2.0T尊享+ACC pro,炭黑外色+摩卡内饰。ACC pro这个之前没想加来着,结果在群里听车友们的意见,觉得ACC pro虽然目前只有L2级别,但是属于非常靠谱的性能,尤其是后悔想加装的话,1w6非但下不来,性能还要打折,于是果断下单,甚至轮毂什么的我都没改,就加了ACC这一个,听人劝吃饱饭不是。车的颜色这个也是一个纠结点,没车了才知道宝马没有黑,只有炭黑和宝石青二选一,我是喜欢宝石青那种偏黑的感觉,但炭黑这个是媳妇儿定的,她觉得发点蓝更亮,于是果断尊重她的意见,媳妇儿说啥咱得听。至于内饰颜色,火山红还是摩卡,感觉到了30+这个岁数,摩卡更耐看一些,当然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可以自行欣赏。 不得不说一下,等待提车的过程真的非常煎熬,前面提到我是4月初下定,5月下月车到手,这7周时间,等的我花儿都谢了好几轮了。其实五月初车就下生产线了,这个时间也属正常,不得不吐槽的是,运过来花了一周时间,我心想沈阳到北京也没这么远呐!然后最最难理解的是,5月中旬,通知我交完全款之后,还等了一周才提到车,说是4S要拿我的钱去赎车,把这个时间成本加在我身上真的让人很恼火,但车还在店里,咱们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也不能咋样。好在又等了5天后,通知我可以开走了。这近50天的时间,我这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一样,开始等待的时候非常期待,一直跟踪进展,下线之后每天盼着到店通知我,到最后提车的时候波澜不惊了都快。当然了,最后见到我的新车还是很高兴的,不愉快统统过去吧! 提到车下一阶段就是改造工作了,目前没啥大想法,就是想搞个车衣,听了车友们的建议,也觉得没必要花好几w搞进口的,决定国产的搞个性价比高的,在群主推荐下,准备试试BOP的挑战者,后面的体验等贴完了再和大家分享~ 最后再次特别感谢圈主CC推荐。
电动哥:铁子们,仰望 U8申报出来啦!居然车重3.5吨!这个重量,轮胎要换破产!工信部申报显示, U8 车身尺寸为 5319 × 2050 × 1930mm,轴距 3050mm,定位中大型 SUV,整备质量为 3460kg,准拖挂总质量为 2500kg,这一整备质量比很多大型 SUV 都要高,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对市场的的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做个分级,这些车通常车重通常在1.5吨到3吨之间,具体取决于车型的大小和配置。这里举几个例子: 小型SUV,例如丰田C-HR或本田HR-V,车重通常在1.5吨左右。 中型SUV,例如奔驰GLC或宝马X5,车重大约在2.0-2.5吨之间。 大型SUV,如凯迪拉克Escalade或林肯Navigator,车重可以达到2.7吨甚至更高。 汽车的车重会影响很多因素,举几个例子: 能源效率:车重越重,汽车的燃油或者电耗效率通常越低。这是因为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推动更重的物体。 性能:过重的车重可能会对汽车的性能产生影响,包括加速度和操控性。重量更重的车辆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加速到特定的速度,并且在转弯时可能更难以操控。 刹车系统:更重的车辆在制动时需要更大的制动力,这可能会对刹车系统产生更大的压力,并可能导致刹车系统的磨损加快。 轮胎磨损:车辆的重量越大,对轮胎的压力也越大,可能会导致轮胎磨损更快。 安全:尽管重量较大的车辆在某些碰撞中可能提供更好的保护,但它们也更有可能发生翻车事故。 所以除了明面上的宣传,也要考虑这些额外的因素哦。
#几何E提车作业从决定买车到看车到订车到提车,前后半个月 1⃣️:调回家乡工作以后就想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车,因为上班离家两公里,没有长途需求,所以就考虑买电车。或者很省油的油车,预算10个以内 2⃣️:四月初决定看一下车,自己先下了懂车帝app提前参考,目标车辆电车有新出的五菱冰缤果,领跑T03,吉利几何E,BYD海鸥,油车考虑现代伊兰特。考虑了预算,外观,和实际通勤需求,最后车辆锁定在缤果,几何E,和领跑T03。 3⃣️:四月五号清明节放假自己约了比较懂车的朋友一起看车,先去看了五菱缤果,试驾330续航高配,被告知必须去家乡买不允许跨区域买,(其实我只是下面一个县级而已)常州武进五菱销售人员爱理不理,问及有无优惠政策,表示分期2k手续费还是什么,其他什么优惠都没有,并且表示提车等待1个月以上,顶配落地10.8个左右。态度让人非常不舒服,告诉我新车出来一个礼拜定了40多台,一副爱买不买架势。 于是转头去了吉利几何,提前知道车企有降价政策,有补贴,然后试驾了几何E顶配霹雳虎,说实话驾驶体验吊打斌果,配置也比较满意。于是谈了价格,销售表示四月厂商补贴,裸车79800,加保险4500,上牌费1000,贷款24期免息只有1500手续费,综合报价8.6个多。觉得可以谈,于是和朋友把价格谈到落地8.2个,销售支支吾吾我们也比较爽快,主动提价至落地8.28个w。最终销售爽快成交。签合同,交了5k定金。 4⃣️:4-14销售通知提车,我询问了爸妈本计划周末提车,家里临时有事,加之周末无法上牌,于是决定4-18周二提车。 我早上九点半到4s店,提前做了贷款手续,在这里表扬销售思思,真的不厌其烦,一直跑前跑后,然后就是等贷款审核,等保险生效,等放款。中午成功放款保险也生效。(开票车价是:78800。ps:人保首险4291,价格还可以接受,因为谈的落地价也无所谓了)下午就准备选号上牌啦,运气比较好12123选到0022,十分满意。然后店里人帮我跑手续上牌拿行驶证,因为绿牌要隔天上牌,所以先做了临牌,车车开回家啦。 #几何E[话题]#
#二狗PHEV提车作业简单说一下提车流程,我是在3月10号订的车,当时选包简单加了雾灯,到了3月25号一点动静都没有,因为要长途自驾旅行,所以改了提展车,最终3月31号搞定一切付钱交保险…旅行的路线是杭州-衢州-泉州-平潭-霞浦-杭州,时间是4月7日-4月17日,泉州平潭霞浦各住三天… 4月1号提车的时候加了一箱油,395元,表显810,然后直到出发前一直是纯电优先模式,油表公里数基本没有变化,掉了2km,到808,纯电续航有100km!图1是4月6号一周的能耗,个人认为如没有长途旅行计划且有家充的情况下,100快油足够应付平时需求 4月7号二大一小+行李满油满电出发衢州接在外婆家的爸妈,模式切换为智能混动,默认剩余电量20% … 杭州-衢州227公里,其中高速189km 到达后油还有600多km 电还有60km左右 4月8号浙江衢州-福建泉州酒店,总行程633公里,其中高速有622km 我看表显公里足够,也就没加油加电,模式依然是智能混动模式,默认20%,载重增加至4大1小+行李+全程空调…模式默认纯电这个bug平时我在城里觉得还挺好,但长途自驾就有点尴尬了,路上我发现电居然跑完了,果然是上车忘记调混动了…中午吃饭顺便补电,吐槽下整个旅程唯一一次高速国网补电是最贵的,5%-98%要20元,其他都是在16元左右…吃完饭继续出发,接近泉州下高速前最后一个服务区的时候油电均在50km以内,才有第一次加油360元左右,应该足够撑到回程了 4月9号泉州老城一日游,老城开车停车都难也就没开车,然后我发现4大1小出行打车要两台,好在泉州共享电动车也多几个景点都挨在一起,所以我只好骑电动车了… 4月10号的行程是去周边晋江以及鲟浦,前一天晚上当地补电到满,爸妈第一次坐混动车,感叹一天100公里只要十六七元直呼划算 4月11日泉州-平潭酒店169公里,依然前一天晚上补电到满,早上半天开车去了两个泉州博物馆,中午出发,混动模式,到平潭酒店后基本上电也用完了… 顺便说下整个旅程三个地方当地充电桩,泉州酒店是个惊喜,酒店内停车场就有充电桩,当初订的时候不知道…平潭霞浦都住在县城,充电桩均在1km以内,都很方便..泉州就是交投,平潭是小桔,霞浦是星星,基本上快充50分钟左右,价格16-17不等,三地充电站都无需停车费,平潭霞浦还都是大型的充电场,有司机休息场所热水自助洗车.. 平潭景点分南线北线,然后县城在中间,所以基本上没有自驾不建议来,一天100km轻轻松松,我基本上就是白天去玩,晚上回补电,模式纯电优先 4月14号平潭-连江奇冠顶-霞浦 147km+135km 混动,20% 连江奇冠顶体验了一把轻越野,上去两条路,直接爬2小时或者开车绕道后山爬缓坡30分钟,可城可电过了,当然要可野了,离地间隙带来足够的自信,后段有1km左右非铺装公路,颠颠更健康 霞浦和平潭一样,也是县城在中间,景点在两边,照例晚上充电白天玩,三天充了三次…花费60元不到,每天都是跑到电表剩余5km,全程空调,4大1小,默认纯电 4月17号回程 霞浦-杭州 490公里,油表370左右,最后在离杭州还有100多公里时候加油340元,回到家后补电,油表剩余650… 自此十天福建行结束,总里程达2340多公里,加油三次1095元,最后一箱油还剩650km续航,充电10次,花费200元左右… 家人的一致意见:空调效果好,后排空间大 个人评价:高速大部分时间105km左右智慧巡航,有时候变道超车提速到120响应比较快速,满载且空调下肯定做不到推背,但也够用了…后排空间大导致牺牲的行李箱区域小了点,我们4大1小行李2个24寸+1个20+30l整理箱+提篮,还有各自的背包摄影包无人机包吃食等…后排叠放要注意两边凹槽不能遮挡,不然电动尾门就关不上了,所以只能往上堆叠,坏处就是后视镜视线完全被挡…还有就是开空调下底盘会滴水,销售说效果好才这样,姑且相信吧,不开空调没有…其他就是论坛里说的两大老毛病了,模式默认纯电我依然觉得没什么问题,座椅记忆两个人换着开略显不便也不算什么大问题,车机音乐全程蓝牙音乐,大灯我是自动,福建境内隧道多,每次都能自动开闭…总体满意,最后我落地是16.98(6000置换) 最后一张图是我在霞浦东壁村某饭店门口抽烟,然后过来三条狗趴在二狗前嗮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