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迎史上最低价延续上次发言风格,先来个长长绵绵的题外话(废话)。咱们元胖子车友直接翻最下面,交流下座椅通风话题。 🚗🚗🚗 关于上次发的卑微语录,感谢🙏广大车友们的关注,大家交流也都很愉快,不愉快的部分我都看不到,自带真善美滤镜。 说到底,论买车动机,毕竟大家买车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买来的,自己乐意买啥就买啥(当然多数选择是媳妇乐意买啥就买啥)。平时别看某吹某黑的那么多,但真让他自己掏钱的时候,还是要用脚投票的,自己嘴上说不要,身体是诚实的。 就拿我来说吧,我老婆甲壳虫刚卖掉,又回到了需要选代步车的境地。眼花缭乱的品牌那么多,我又不是什么品牌拥护者,也不是发烧友,我就十来万预算,你说我能选啥。 我买车关注哪些点呢,首先是安全,其次还是安全^0^,最后还是踏马的^0^安全^0^。 我首要关注的安全,是自身与家人的安全,而我这人只是把车纯当工具,对车懂的也不多(俺估计多数车友也差不多,想关注去了解车的技术,但没功夫细究),所以我既不懂又得装懂,一般不敢选新车型,倾向于选择经过市场考验的。所以我看那些成群结队喷筷子悬挂和刀片电池等新科技新技术的,我的内心毫无波澜。因为我不懂,也不知怎么评判这些技术,就交给时间吧。至于网上那些天花乱坠的技术吹捧和攻击,呵呵,你们在讲个锤子。动不动刀骗电池、特斯拉M3只值15万这些,真是张口就来,真是人均造车大师。号称不充值的某某区长,前不久搞的电池撞击对比视频,有个锤子意义。汽车撞击都是通电状态下整体发生碰撞,你搞个电池板直冲,跟“权威”针刺有啥区别,我一看特斯拉成绩就知道被充值了。天天研究车说车,都干出这么业余的事,可以想象网上人均造车大师的真实实力🙉。 其次是考虑使用哪款更安心,即后续保养维护的稳定。而保养维护想要物美价廉,就离不开保有量。畅销款的保有量足够大,配件和保养服务才有内卷的动力,才能让车主后期使用更安心。“未来”老车主们被企业背刺,承诺的服务缩水,不就是因为 未来的未来 卖不好了。 最后是钱包的安全,俺得考虑自家的经济承受能力。我就十万多的预算,可以说我只会跟着销量走,比亚迪首选,埃安可以瞄两眼。至于其他新势力,那都是有理想有未来的狂热粉丝考虑的。 当然我端着比亚迪的碗,也一直盯着特斯拉锅里的肉。只要毛豆三新款有让我心动的提升,或者再大降一波,我就要砸比亚迪的碗去吃肉。😂特斯拉敢降价增配,我就敢当韭菜。顺便说一嘴,刚刚发现毛豆三现车已经卖光了,看来很多人都在憋着等它降价呢。 题外话到此为止。 🚗🚗🚗 正题开始,分享座椅通风方案。 座椅通风对我们元胖子车主是硬菜啊,我们这座椅不耐脏,我买了薄座垫,但是夏天那腿和腰还是硬生生被闷出痱子。 我拼夕夕买了一家,替大家踩雷了,通风效果可以,腿屁股后背都嗖嗖有风,告别闷汗。但是呢,这款噪音很大,一档微风就有相当于元PRO最大风力的风噪。嗡嗡的脑子疼。(踩雷的这家品牌名在我第二张图里) 主要卖点就是主动降噪,结果很令我失望。 大家可以试下其他通风坐垫,看看效果怎么样,好的话推荐给车友们。 而且,我在别的车圈看到过,拆座椅换通风座椅或者埋进去通风通道,从源头上解决座椅通风。这个方案,不知道咱们元PRO车友们,有没有动手能力强的研究过的。有的话,请把流程和预算,给我们分享下,让我死心。😘
#提车日记本人年近30提的第一台车,以前很少开车。我从以下几个点简单说下作为小白买车的经过,权当给大家解解闷: 一.买车动机 第一点是基于今年要和女朋友订婚,所以开始考虑买车;第二点是在广东务工,大型节假日回老家也方便点;第三点是被最近几个月汽车市场的补贴和降价活动所吸引。 二. 车型选择 由于本人手头存款不多,买车也不希望从父母处拿钱,前期基本在试驾帝豪,逸动和科鲁泽这些车;与父母商量后,他们都推荐朗逸、轩逸等;后来集思广益,考虑深圳限行和预算有限等情况,选择了秦plusdmi 55领先款。 三. 门店选择 这里不得不吐槽下深圳的4s店,基本统一口径,我连续问了6.7个区,实地也去了4.5家店,车价基本没得谈(998000+1000上牌+保险)。后来只能从赠品下手谈,基本90%的店都只送脚垫、抱枕,头枕。中间都联系过东莞的销售,那边基本都送保养,家电和护板等,只是后来了解到东莞购车无法上深圳绿牌,便放弃了这个想法(虽然还有一些销售跟我说可以东莞买在深圳上绿牌,但是我查了下应该是上不了,此中有风险不建议大家这样操作)。在懂车帝看了下大佬们写的文章,了解到电池护板和龙膜是较高性价比的赠品,所以试着去跟各个区销售谈,但一开始基本没人答应。谈了好久有一家答应可以送,但这家所在的区在5月底无政府补贴,所以我只能拿着这家的条件去找那些能申请补贴的店谈,最后谈到了一家答应送龙膜的店。 四. 交定申请新能源指标 去到那家以后,也有先尝试谈送龙膜和电池护板,不过其只答应送一样,销售推荐我买龙膜,送电池护板。我对具体配件价格不太懂,就让他分别按两种方案算给我看,最后发现两种情况差价在几十块,最后我选择总价低的方案:送龙膜然后买电池护板。中间由于被推荐了总价高的方案(虽然就几十块),但心里总觉得不舒服,所以就多要了一个小电器。交订金后,要求在合同写明赠送的龙膜和购买的电池护板已包含工时费,订金缴纳的时间等。然后准备申请新能源指标,这里我遗漏了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没有提前申请新能源指标,导致当天23号已关闭申请通道,只得等下个月5号申请,白白浪费一个多星期时间。 五. 等车 到6月5号新能源指标申请下来后,第一时间就通知购车销售了,但是半天没看到回复。我就赶紧催问下一步需进行的事项,但销售只回复让我等车,我就有点懵了。我说明了我在五月份已经交了订金,前提是确认有现车才交的。后来和他沟通,他回复交订金并不能锁定车,交全款才能锁定,我也不想多说啥,直接要求退订金。销售也答应退订金,让我提供银行卡照片,我中午前都给了。午睡醒来,销售又说申请异地调车,我强调了今天下午6点半前协调不到就退订金。到了下午6点多,销售回复我还是没协调到车,说高配版有现车问我考虑不,当时吃饭没看到消息。但是到了6点半,销售回复说从临市协调到了车,我也忘记当时啥心情了,就想着协调到了就行吧。 六.验车 协调到车以后,销售要求第二天来交全款开发票。我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答应了,后来晚上和家里人一商量才发现不对。我都没验车呢,怎么能交全款,所以赶紧要求先安排验车。由于车在临市,我要求业务带我去现场验车,他提出先把车拖回来深圳再验,我也同意了。第三天,我去店里和他另外一位同事去现场验车。作为小白,我本来也不知道要验哪些地方,于是在懂车帝查了一些大佬们写的文章,总结了下: 车辆车架号、车辆生产日期,轮胎和玻璃生产日期,机油情况,摸排气管,看里程数等。车子本身和玻璃和轮胎的生产日期都是5月份,机油颜色正常,排气管无脏污,里程数未超过10公里等,我才去交的全款开发票。 七. 再后来就是等一周时间提车,目前车辆开了不到200公里,充了3次电,92加满,暂未发现什么问题。油耗的话,目前开不到一周,由于HEV模式开的不多,稳定在3.5左右,后续有更新会发出。驾驶感受这里,碰到减速带确实很颠,本人开车不多,感觉驾驶体验还行。空间的话,本人身高170,感觉空间完全够,车里做满同事也不挤。中间有个小插曲就是发现启动后发动机灯亮,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没有踩刹车造成的。 最后附上车子照片和开了几次的油耗情况。 请圈主推荐
#锐界L用车体验用了7天时间,从广州自驾到了西藏拉萨,全程3906公里,平均每天约560公里,考虑到进藏的国道路况差,车多,弯多,路窄,以及管制和单边放行,这速度真的不算慢了。锐界L混动很给力,和我们一样早起晚到长途奔袭,翻越高山垭口,有些小伙伴已经有高反了,但锐界L混动依然不知疲倦任劳任怨,没有任何掉链子。 我统计了一下,从广州出发前一天加油,里程表显示3546km,到拉萨加油时里程表显示7622公里,行驶里程4076km,一共加了5次油,合计2399元,共加油302.69L,平均百公里油耗7.425L,平均每公里约0.59元,这个是在满载情况下(高速收费口显示车重近2.6吨),一路翻山越岭从广州零海拔地区行驶到了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对于这样的油耗,确实表现不错了。 在拉萨休整了几天之后,我们开启了3天珠峰大本营之旅。大概计划是第一天从拉萨到定日珠峰山脚下的扎西宗乡,那里是换乘景区交通巴士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坐车上珠峰大本营看日出,然后返回日喀则,游览扎什伦布寺,第三天沿G349去羊湖回拉萨。 这三天的行程,相对而言也不算轻松,特别是第一天,从拉萨到扎西宗乡大约有600公里,车程大约要11个小时。从拉萨到日喀则是有拉日高速的,只不过中间一段没有通车,所以从拉萨出发行驶大约1个多小时后,就要拐出高速驶上G318,这一段道路路况一般,而且一段接着一段限速40km/h,总长度大约有大几十公里,非常不好走。 令我们惊讶的是,在即将从G318拐上日喀则机场高速(拉日高速近日喀则市),看到一辆没有上牌的灰色锐界L油车从我们车旁飞速驶过。我们迅速加大油门跟了上去,拐上高速后我们两辆车一前一后在高速上飞驰,我看到它的外后视镜上挂着哈达,所以判断应该是车主买了车还没有上牌。 也许是灰色车没上牌,拉日高速上它的车速非常快。我也毫不犹豫一路跟随,车速一度保持在140km/h-150km/h之间。老实说,锐界L混动的高速稳定性确实不错,没有丝毫飘摆感,车辆的直进性很好,除了些许路噪和风噪涌入,其它表现都不错。灰色车看我们在追拍,就立刻放慢车速配合我们拍摄,结束后更是很友好地和我们打了招呼又快速前进。而我们继续按限速前行,没有再与它并驾齐驱了。不过,在日喀则遇到锐界L还是很意外的,也证明了锐界L在这样的高原其实也有认可度。 在日喀则市区匆匆午餐后,我们继续往定日的扎西宗乡奔驰。从拉萨出来的时候一路都阴雨绵绵,我们担心珠峰也会是这样的天气。也许是吉人自有天相,到日喀则天气就开始好转,往定日走的时候,更是一路艳阳高照,天气也很暖和。 在拉孜县境内,遇上了修路单边放行,我们也跟着大部队停车等待。有个别加塞的,也被工作人员赶了回去。其实,川藏线的拥堵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加塞造成的,这里奉劝所有西藏自驾的朋友,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否则害人害己。虽然有几段单边放行,但是因为有工作人员指挥,所以也同行效率也不错。 大约5点左右,我们就到了加措拉山垭口,海拔5200米。在这个垭口我们还遇到了藏族小伙扎西达瓦,今年33岁,非常热情,和我们聊了好久。 扎西达瓦告诉我们,进入珠峰公园就禁飞无人机,所以我们就在加措拉山垭口前后待了2个多小时,这也导致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轻微高反,头皮和脸有轻微发麻。不过,并不算严重,吸了几口氧气,慢慢就恢复正常了。
#用车心得选择荣放混动的原因:上下班几公里,电瓶车几分钟的路开车要半小时,但冬天家里要求养生不许骑电瓶车。另一方面各人爱好徒步穿越,很多时候自己规划独自走线,不想蹭别人车,还是自己买个到哪都方便。买车后又开始喜欢长途穿越。所以选择上以质量可靠、皮实耐造、基本的通过性能(不需要越野那么高,那是玩泥巴用的,正常穿越我自己用脱困装备都能搞定)、安全性、烂路油耗不翻倍,这几项为主。 实际使用场景:实际使用大部分时间还是玩乐和拉各种建材为主。 动力加速和操控感受:我的车是21款的混动四驱精英PLUS车型,目前已经跑了2w公里。起步加速过弯都是电四驱,很给力。中段提速乏力,很垃圾,除非大脚油。后端提速给力。高速150没见飘,但不敢再快了。高速匝道没关注速度反正中速侧倾难受,支撑不好。掉头转弯比别的车轻松,很多要肉两下的地方我只需要一把。总结下来,市区用着一般(中段垃圾),高速用着一般(油耗得有7~8个了),烂路用着不错,普通烂路速度、安全性、平顺性比越野车强,真正烂路就差很多,底盘太低。 空间方面:家里最胖178cm,170斤,描述各个位置空间宽敞足够,后排腿部支撑短不足。全车各处储物格设计合理,不错,很能放。后备箱足够大,我的所有长途穿越装备都能装下,太杂就不列举了。建材更是能装很多。备胎槽还能装下全尺寸备胎。后排放倒不能纯平,这很不好。 配置方面:都很基本,没太多要求,不买顶配就是因为讨厌大天窗。360°是必须要的,但是这个丰田的360度全景真的很模糊,下雨天气还有晚上不是很能用,但是在亮度足够的情况下还是能用的,好在反应灵敏没有延迟,实际用着比外面加装的看着清晰实际卡顿或者有偏差的要好。 外观内饰:萝卜青菜,反正外观我觉得不错,要不然也不会去购买,不喜欢谁要啊,加了各种碳纤维内外饰就很好看了。丰田的做工一般,偶尔有点异响,我不是太在乎。唯一表扬就是突出的轮眉韧性很高,后视镜强度很高,多辆所谓豪华所谓厚实车,不是门凹了就是后视镜断完了,我没什么战损。 驾驶舒适度:舒适度还不错,座椅、视野、自动巡航这些,一天9小时各种路况连续几天,中途各种选营地,指挥,组织,半夜拍星空,不感觉累。 噪音:各种噪音都有,单层玻璃也不隔音,但我不是太在乎这些,没管过。但高速我都开窗,和副驾交流,多车手台交流无障碍。 油耗:很不错,全部92号汽油,哪家的油站便宜去哪,七八家轮流去加。城里能开到3.4L,高速7~8L,高原连续爬大山9L,高原起伏烂路泥浆路深雪路带防滑链7L,高原正常公路起伏5~6L.目前2w公路综合5.4L.前提,我开车比较暴躁,城里想乱超车乱变道的都不可能给你机会。 多了就不拍了,最近上下班路程比较固定,可以仔细研究下了。不管冬天夏天,市区一半拥堵一半畅通道路。风格,正道直行,该超车超车该卡位卡位。由于路上猴子太多,大多数红绿灯都要大加速站住自己车道不让别人加塞,也导致了大量的刹车浪费。3km内由于水温没上来,油耗必定高。5km左右降到5~6l10km开始4.5l13km开始4.3l左右20km以上跑了几次基本上是3.8,没拍照。高速110~140码,5.5l,很稳定就这个油耗。换上at胎,油耗影响不大,大约上升0.5l,不像燃油车那么明显容易受影响。高原连续爬山,爬升2000多米到山顶那种,8l。高原烂路,好路烂路混合路,各种路况,起伏路,6.5l。 节油:没什么妙招,也没必要刻意去节油,提前预判减少不必要给油和刹车吧。这个说明一下城里大部分都是用电所以油耗低,但是这个高速上基本就是用油的,所以油耗高了。 综合评价:这车仅对比crv的话,crv更适合国人适合城市使用。Rav4销量不应该这么高。 优点:质量可靠、皮实耐造、基本的通过性能、安全性、烂路油耗不翻倍、一定越野基因、标明紧凑级实际不小的空间、最长时常市场验证混动系统、耐用的镍氢电池。 缺点:城里开没有crv这类混动舒服,本身配置比较简陋注重精致的人无法接受、新款锂电池风险高不建议买,车机的功能比较的差,没有车机互联等工具,不能安装app,还有车机清晰度有点差。 最后【感谢骑驴看世界吧圈主推荐加精】
#用车心得本文纯属闲谈,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四月提车,选择了黑色紫内钛金,目前行驶近七千公里(腿脚很勤快),状况良好。当时看车时候还没有昆仑的消息,也在钛金和st之间犹豫了一下,最后因为内饰关系,还是选了钛金。 提车不久,昆仑上市,早先江湖传闻42.98起,实在觉得不值,甚至觉得福特要漂后来确定了39.98的价格,应该就是替代了20款铂金那个级别的配置,觉得还算靠谱,就特意跑到4儿子去看看实车。 总体感觉还可以,但是面相客群有点区别了:1,外观方面:昆仑中网面积较小,且改为平面,虽然熏黑,依然缺乏层次感,实车没有了光影的衬托不如照片好看,钛金的主动进气格栅比较深,立体感更好一点,就是清洗有点麻烦;反正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个不做评价2,内饰方面:自己因为喜欢双拼色才买了钛金,当初对st的黑顶就不太感冒,昆仑依然是黑色顶棚,好在座椅选了昆仑标识的浅色内饰搭配,整体感觉比st好一些,但还是有压抑感。另外,那个昆仑标成本很高吗?二排座椅没logo,有点抠;3,配置方面:这个方面昆仑当然要比钛金好很多,托森介入,并且换了at胎,比起我的连手动变速都没有的钛金,自然差了不止一点,毕竟钱也差不少。 综合看完,本来是有点后悔提早了,但看过实车还是喜欢我的钛金😁,整体外观钛金更为稳重,米其林降噪轮胎日常实用性也更好一些,内饰也更为清朗,没有黑云压城的逼迫感。至于总体配置,昆仑运动能力当然更强,但是除越野以外,城区操控并没有钛金好,毕竟at胎的铺装路操控性其实是要差一点,而真的重度越野,昆仑的能力可能还未必能比纯硬派带大梁的车好,这个就要看个人需求了。 最后看明白一件事,钛金和昆仑虽然都叫探险者,但根本不是一种车,昆仑更适合年轻人,喜欢郊游自驾行还爱跑跑山的年轻人;钛金更适合城市尤其是城际通行,我自己长途高速多,钛金配置完全够用,而且开着非常舒服。所以并不是说钛金和昆仑谁好,只是看车主的需求,在我眼里这俩车根本不是卖给一种人的 综上,如果像我这样顶多郊外土路跑跑,长时间都是高速或者铺装路,还要多少装的比较稳重的老同志,虽然心中还存有一些野性,也大可不必跟风去买昆仑。反之,如果真的喜欢越野,真心建议也考虑一下昆仑的实际越野能力。总之,昆仑是部好车,但针对的用车环境和人群其实挺局限。 还是那句话,个人认为钛金和昆仑不是一种车,极端点说相当于买轿车还是越野车的选择跨度,发此文只是想给广大探友一点建议参考,毕竟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无意冒犯昆仑车主,但我还是喜欢我的大钛金 “请探险者圈主推荐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