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总结下枭龙MAX的优缺点: 所购车是顶配,国轩高科的电池,未加装选装包,目前行驶了2600KM,现在总结一下这辆车的优缺点,给关注这车的人做个参考,看你们更注意哪些因素,也好给大家买车提供个参考(注意:我只谈我买的这台车和我的使用感受): 优点: 1 智慧巡航,过弯,车道居中,拨杆变道都挺好用; 2 车机反映快,有关驾驶的操作大多可以用语音操控,且可识别一句话多条指令,如“把天窗打开1/3”都能听懂,这个要点赞; 3 车内无异响; 4 脚踏打开后备箱门成功率接近100%(手拎东西时方便); 5 新车异味小(从懂车帝夏测中也能得到验证); 6 底盘质感不错,家人坐在后座不晕车(这点很重要,毕竟买车就是为了带家人出行); 7 车内空间大,后座有不错的腿部空间; 8 后备箱空间大; 9 后排座椅放倒后几乎纯平(但这也导致后排座椅高度不高,坐着没二狗舒服);可以满足做临时床车的需求,如1-3天的外出旅行,如果不想住疫情后房价猛涨的酒店可以临时住在车里; 10 支持3.3KW的外放电,满足出行时对用电的需求; 11 50W无线充电充我的华为MATE40 pro好用(带手机套也行,因手里只有此机,其他品牌效果未知); 12 可用“技能口袋”功能设置属于自己的语音提示音,如设置换挡时的提示音就很有用; 13 怀挡的设计挺好用,也有的人认为这是缺点,当你用一段时间就会觉得它挺香的; 14 车机的功能正常,没有出现迎宾座椅不能复位、座椅记忆记不住等情况(我看这些情况在摩卡phev和电二狗车圈有反映); 15 360度影像启动快,离前后障碍物近了会显示与其的距离是多少(精确到厘米),出入库必备; 16 适时四驱系统,也许不用,但不能没有,关键时候能保证通行,甚至保命; 17 行驶平顺无顿挫感; 18 市区纯电行驶里程达成率高(目前7-8月使用情况下)(懂车帝夏测也能印证); 19 车久停不开(目前最长一次停了6天)小电瓶不会出现亏电情况; 20 前机盖左右都有液压顶杆,有的车为了省成本这个是舍不得用的; 21 前后重量分配比做到了50:50,这有助于提升驾驶质感; 22 (车友提醒后新增)动力猛,加速快,高速上超车无压力。 缺点: 1 纯电续航如果增加到200KM左右就可以满足大城市城区大多数的用车需求了(当然有更贵的摩卡纯电续航里程能满足要求); 2 车机应用少且无应用市场,不能自己安装APP,据说是怕安装太多的程序造成车机卡顿,但你这车有第三块屏幕不就是想主打个娱乐吗?但就一个腾讯视频,怎么能满足大家的娱乐需求?怎么也得安个西瓜视频或哔哩哔哩吧,它们不用开会员,且能满足短途出行的娱乐需求; 3 无Carplay等手机联车机的功能; 4 内饰质感说不上多好,只能说是刚刚满足要求; 5 音响效果一般; 6 点烟器的接口在后备箱里,仪表台下没有; 7 机油尺位置被发动机罩罩住了不方便查看; 8 智慧驾驶时遇本车道前有慢车时总提示向右变道,这不是妥妥的右侧超车吗? 9 用U盘播放视频时只能在主屏播放,不能在副屏上播放,这就更体现出了副屏的多余; 10 后备箱隔板下空间的利用率不高,应该好好规划下12V电池,充电机等的位置,这样隔板下能掏出更多的储物空间,可参考别克E5隔板下空间的利用率; 急需改进的地方: 既然车机封闭,那就应该加上如carplay或hicar等功能,让用户有更好的用车体验。 有待观察的地方: 1 此车空调在夏天的制冷虽说不上强劲,但还是够用的,因此车不带热泵空调冬天的制热能力还需观察,尤其是在制热时掉电的情况; 目前就想起这么多了,希望已购此车的车友补充,这样能给准备买车的人一些帮助,看看优、缺点中有无你所看中的或在意的点。现在枭龙MAX的销量迟迟上不去,车是好车,但在细节上还应打磨,因为这些缺点可能就是影响用户选择你的原因,以后来者跟先行者竞争就要在细节处做文章,做到细节上取胜,这样才能越卖越好。 麻烦圈主推荐,谢谢。
#用车感受零跑增程式,对比比亚迪DMI、本田IMMD插混的优、劣势(1) 本人锂电工程师,对增程式有过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理想ONE增程式首批用户)。今天,本人着重讲一下,零跑增程式与比亚迪DMI和本田IMMD插混相比,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只比系统,不比车型,今天先讲优势。 一是,增程式更皮实耐用。发动机技术,发电机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这一套模块,出问题、出故障的机率不大。 而DMI和IMMD,因为有直连机构,就必须有离合器;有离合器就必须有摩擦片;有摩擦片就要摩擦生热,就必须有散热机构(水冷或风冷);有水冷或风冷就必须有轴承、电机和控制管路、密封机构;有离合就必须有结合、断开的动力和控制机构;有控制机构就必须有芯片、电控和侍服机构。有离合器,还必须有齿轮和传动轴等机构。有齿轮就必须有润滑和冷却结构,又是一系列。然后是传动轴,这个简单,但传动轴也有损坏的时候。 综上所述,离合器有非常多的组合部件,何时断开,何时结合,非常精密。稍有不慎,就会打齿,就会失速,就会受限!多个坟头多个鬼!这也是为什么DMI的高速失速多,EV受限多,本田IMMD离合器故障居高不下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1.2T三缸发动机比DMI的1.5L自吸发动机更耐用。 三缸发动机作为发电机使用,是绝配!特别是零跑对这个发动机进行了升级和改进,能使用92号汽油,每升油比理想ONE多发电0.3度,这个更值得肯定。这个问题,本人将开专帖来讲解,这里不赘述。 而DMI上的1.5L发动机,效率高,值得肯定。但效率高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像刀片电池一样,密密匝匝地排列在一起,阻值大、散热不畅,能量密度是强行提高了,但同样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也是某电池组被密集召回、密集更换、时有不良新闻传出的根本原因。其1.5升发动机也一样,强行提高热效率,压榨每一滴油的能量,压缩比被强行提升到了恐怖的15.5!15.5的压缩比,已经严重超过了行业的标准!爆震、拉缸怎么解决? 当然,凭借雄厚的资金,优秀的公关能力,能全网删除负面新闻,让大家看不到。但是,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三、增程式保养间隔更长,维修费用更低。 翻看全网,所有的增程式,保养间隔通常都是1-2万公里,而且保养价格更低。而DMI和IMMD,保养间隔更短,通常都是3000-5000公里,而且保养的项目更多,要求更严,价格更贵。用理想ONE和唐DMI比较,理想ONE卖得更贵,但保养费用反而比唐DMI更便宜。DMI和IMMD在特定速度区间省的油钱,又通过保养费用交了回去! 四、增程式对电池不挑剔。搭配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故障率低。而有直驱的DMI和IMMD若搭配磷酸铁锂电池,则问题不断。 磷酸铁锂电池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一致性差,放电曲线平直、低温性能差是它的致使缺点。之前,有车企为了推广它的铁锂电池,把它吹到了天上!实际上,不管请多少人,怎么吹,也杜绝不了以上这些缺点。这些缺点是天生的,目前是世界难题! 磷酸铁锂放电曲线平直、一致性差,时间稍长,就会导致BMS电池管理系统对剩余电量的估算失准。因为失准,就会出现系统指令无法实施,无法执行的情况,导致DMI系统出现直驱和增程“双不管”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高速失速和EV受限。就象一项工作包给两个人干,就会出现偷懒扯皮和“双不管”的情况。而增程式是一个工作包给一个人专职干,有始有终,不会出现断档。这也是为什么,造车新势力造增程式,没有出现高速失速、EV受限负面新闻的根源所在。 五、增程式的整体工况效率,与DMI与IMMD相当。 因为直驱占比少,直驱在特定区间微弱的优势,在整个用车工况期间占比极少,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如果你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75-95的行驶速度,除外! 六、增程式驾乘质感比DMI和IMMD更好。 因为增程式的发动机没有直驱,发动机不象DMI和IMMD一样,频繁启动参与驱动。对发动机工作环境更友好,对驾乘人员的行驶质感更友好。DMI和IMMD因为有直驱,在实际行车工况中,它会频繁启动和停止,发动机磨损更大,震动、顿挫感更强,更接近于传统燃油车。比如行进中,电量50%,一脚油门,速度达到70,发动机就会启动直驱,一松油门,速度一降,发动机又会熄火停机。如此反复!而增程式不一样,只要电量超过设定阈值,都不会启动。一旦起动,又会发电超过阈值一定量后,才会停止。 七、DMI和IMMD因为在特定速度区间有直驱辅助,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功率更小,极限爬坡度更小,加之电池度数更小,纯电续航更短。
#海豹DM-i提车作业坐标长沙,国庆假期前订的车,13号提车,本来想等暖色烟茶,结果被告知11月底才排产,于加钱换了老婆喜欢的魅影红,订购的是1.5L121公里尊贵型海豹 DMi。 1) 选车订车因为是第一辆车,也是纠结了好久到底是油车还是电车,家里老一辈全是推荐丰田,本田,觉得耐用,不出故障就是最大优势,后来在网上各种看评测,比较各种车型,最后还是决定入手国产电车,不然按照如今的趋势,还头铁买油车,有点49年入国军的味道。既然决定了电车,我就看了好多车型,在同一时间上市(9月6日左右)的有领克08,启源A07等各车都去试驾了,各有优缺点,这里就不说其他车,海豹dmi最打动我的是: 第一,5.0车机平台(腾势同款); 第二,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设计; 第三,红白拼色内饰真的很吸引我,我不喜欢汉过于深沉的内饰风格,海豹跳脱的红白真的很喜欢,虽然我是尊贵车型,没有真皮,但是质感真的差不多(请忽略主副驾后背的大黑色); 第四,由于底盘的升级,相同车身长度的海豹转弯半径仅有5.6m,操纵和驾驶质感都有很大提升。 第五,由于城市场景偏多,出于省油的考虑,我选择了1.5L的动力,作为宋PLUS同款动力,我一点不担心动力太差的问题,毕竟零百加速仅比1.5T慢了0.3s左右。 2) 提车体验大概等了两周到国庆后4S店就说可以提车,因为是在长沙,几乎没有任何优惠,在参考各个车友群里大家的情况,软磨硬泡,免了贷款手续费和上牌费,不过4S店实在抠门,只送了电池电机双护板以及一次保养,其他小礼品都没有了,看了群里深圳,广州等地区车友的各种区补,店补只能暗暗咽下口水。提车当天我是上午来的,因为办2年免息贷款过程花的时间有点长。验车、签合同、交钱、打发票、买保险、上牌照、申请消费券、交车,整个流程下来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正处国庆刚过的周末销售基本上是同时接待几位车主,所以花的时间也更长。 3)新车体验 作为一个新司机,提车第三天一血就挂在限宽墩上了,心痛了好久,把地图改成避开小路,以后再也不往小道钻了。 提车第一天,加满油显示续航1200公里,第一次把电量用到20%以下自动切换为HEV,然后在公司慢充充满电花了5个小时(销售说磨合期多用慢冲可以更好的磨合发动机以及保护电池)。 这两天主要是城区通勤,上班15公里左右,主要还是用电,近50公里平均能耗12.7度电+0.3升油/百公里,真的很低呀,就算用HEV也没超过4个油。关闭车窗后静音效果蛮好,能明显感觉到与开窗的差别,说话聊天、听音乐的体验很不错。过减速带、井盖时感觉很软,很稳,减震确实比油车好太多,舒适性达到了B+级车的标准。 车机系统主要是用地图导航、听歌、智能语音这几个功能。目前比较喜欢百度地图大屏版,虽然是手机版魔改,但是红绿灯倒计时真的对新手避免闯红灯很有用(虽然临牌可以为所欲为)。听歌默认的是酷我音乐,很多歌要开通会员才能听,暂时还是听免费的歌。语音打开电台广播,调频FM广播跟油车一样,因为车内隔音效果更好,听歌和听广播体验还不错(有没有丹拿对我影响不大,反正听个响)。智能预约用起来很方便,反应灵敏,一次唤醒,可以连续执行指令,语音一键开关窗、开关空调也很方便。车大,停车的时候360全景影像号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