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问界M7事故车未搭载博世智驾关于问界M7发生的追尾起火事故,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分析要点: 1. 事故概况:4月26日,在山西运城的高速公路上,一辆问界M7 Plus新能源汽车追尾了一辆浇水车,导致车辆起火,事故中3名乘客(两名成年男性和一名两岁儿童)不幸遇难。 2. 安全装备问题:事故发生后,问界官方声明称车辆的安全气囊正常弹开,动力电池包特性也正常运行,但这一声明并未完全消除公众疑虑。尤其是车辆的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在事故中未能自动解锁弹出,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种设计在极端碰撞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救援,增加逃生难度。 3. AEB系统争议:问界M7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是否在事故中发挥了作用成为一大疑问。问界方面曾表示事故车辆采用的是博世的方案,但随后博世否认了这一说法,称该车辆并未使用他们的AEB系统。这一争议使得事故中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表现备受质疑。 4. 责任归属与调查:家属及公众提出了多个疑问,包括养护车辆是否存在违规停放、是否有足够的道路警示标志、问界M7宣传的安全功能为何未能有效防止事故或减轻伤害程度等。目前,问界和相关部门正在配合调查,以确定事故的确切原因和责任归属。 5. 行业影响:这起事故不仅对问界品牌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再次引发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车辆安全设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靠性的讨论,尤其是对隐藏式门把手这类新型设计在紧急情况下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 问界M7的这起事故暴露出了一系列安全和技术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实际效能、车辆被动安全设计的局限性,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救援便利性。随着调查的深入,公众期待更详细的事故分析报告和后续的整改措施,以增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信任。
#用车心得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为的是获得更低的风阻和更美观的造型。但是这种隐藏式设计,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能否顺利打开车门,也成为用户关心的点。 行车过程中,一旦发生碰撞,车内乘员根本来不及解锁。事故严重的,还会导致乘员昏迷。这时,如果整车掉电,解锁信号无法传递至门锁端,将导致车锁仍然闭合,救援人员打不开车门,自然会影响及时解救;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更加不堪设想,这时候就需要车门自动解锁功能。 经了解,岚图为了保证在碰撞发生时,乘员生存空间充足,碰撞后车门自动解锁,乘员安全撤离,为用户设计了以下保护措施: ①毫秒级自动解锁:在碰撞发生后,安全气囊控制器ACU以毫秒级别发送上百次碰撞解锁信号,并加了储能模块,即使整车掉电,也能给ACU持续供电,保证解锁信号顺利发出,在100ms内实现车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出; ②双解锁信号冗余:自动解锁系统设计了2种解锁逻辑链路,包括CAN通讯和硬线通讯,只需其中一条线路通畅,车门即可解锁; ③碰撞后整车断电也能正常解锁:设计时考虑360°全方位多工况碰撞保护,线束避开碰撞区域布置,选择高强度护套,采用备份电容等可以保证车门解锁的供电。 了解上述自动解锁保障措施,作为用户感觉放心了。
#艾8全周期探索22年12月底提车,1.6臻,坐标新疆乌鲁木齐。新疆我应该是第一辆艾8,也是小弟的第一辆车,目前2.5w公里。大部分时间城市用车,快速路,城区路55开,综合油耗8个。远路的话,去年十一和女朋友自驾玩伊犁,跑过S101,赛里木湖,独库公路,伊昭公路这些,还去了霍尔果斯边境。简单分享一下一年多用车体验和风景图。 首先,作为家用车,艾8是个不错的选择,动力充沛,油耗相对偏低,配置功能齐全,尤其是高配顶配车型,对新手很友好,就不赘述了。 如果是对性能要求较高,驾乘舒适度要求较高,那么1.6的艾8差点意思(2.0的我也没开过……)。 简单说一下优缺点吧。 优点: 1、刹车,个人体验最好的是刹车,很线性,脚感很不错,不突兀且有力量。 2、安全,10气囊+主动安全,同价位真的是没谁了,安全感十足。 3、操控,也许是开习惯了吧,也没和其它车对比过,自己开起来,方向精准,力度适中,因为自己有过一次极限救车,紧急情况下,操控不拉跨,躲过一劫。 4,动力,奇瑞的基本素养了,这款菊花机没得说,很不错了,平衡动力和经济,而且质量可靠。2.0的会更好 5、颜值,颜值还可以吧,算是奇瑞轿车改头换面的分水岭,毕竟颜值即正义,颜值也能决定一部分销量。 缺点: 1、车机,智障一般的车机系统,除了听歌导航,地图版本也低,好在有华为hicar可以抢救一下。剩下的基本卵用,尤其是那个自动切换音响均衡模式,音效差不说,还默认确定,宛如一个智障,每次我都要手动点一个取消。还有疲劳驾驶监测,瞎鸡儿提示。车机的槽点太多,都说不完不知道2.0的8155咋样 2、变速箱,刚开始开艾8的时候,其实没啥感觉,还是新手阶段,更多的是关注路况,后来熟悉了,仔细体验行驶状态的时候,发现变速箱换挡体验时好时坏,有时候很顺滑,有时候感觉换挡间歇时间明显,换挡转速高,换挡慢,大部分时候都超过2k转才换挡,冬季尤为明显。综合来看,加速时,变速箱顺滑的时间偏少,大部分时候体验不是很满意,不管是不是急加速。不知道2.0的咋样,毕竟变速箱也不一样。当然,我也没开过其它车,这个还是有比较才好说一些。 3、发动机噪音,这个车发动机噪音是偏大的,感觉主要问题是发动机舱隔音不好,我还专门做了前档密封胶条隔音,感觉没啥用。我也坐过其它的同价位,甚至是更便宜一点的车,包括打车的出租车我都有仔细比较,1.6艾8的发动机噪音确实偏大,我不太喜欢 4、各种其它小问题,随便列举几个吧,偶发性倒车影响不弹出,提车到现在出现过7,8次吧。P档故障2次。有一次车打不着,也没法解锁,过一会又莫名其妙的好了。空调界面拉不下来。电瓶容易亏电,冬天更严重,空调热风都限制在2档,不能调大,风速太低,冻死个人。这些问题都还好,偶发性出现,我也还能接受。 其它一些没提到的,比如底盘之类的,我也没开过别的车做对比,就不多嘴了,反正同价位相比,用料是很足的。如果有想问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放点新疆风景图,都是我自驾手机实拍,没有滤镜,欢迎大家来新疆游玩。
#用车心得师父说:拿走,拿走!仪表板上铺毯子?不但不美观,而且不安全! 我们在挑选一台汽车的时候,难免为选高配或者低配而犯难,毕竟高低配之间少则相差七八千,多则相差七八万。而对汽车的高配和低配来说,车子外观看起来差别不大,为何售价差异这么大呢? 汽车的定价机制在消费者看来比较模糊,但卖家肯定是清楚高低配汽车之间的价格差异在哪里?比如说汽车安全气囊的数量,以前,高低配车型安全气囊的数量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低配只有主驾驶才给安全气囊,高配主副驾都有安全气囊。再后来,低配前排给两个气囊,但没有侧气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四个气囊已经是起步配置了,比如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东风标致408,已经全系给出了5个安全气囊。 但是你知道吗?汽车安全气囊的数量是上来了,但乘客特别是驾驶员对安全气囊是的使用要领缺没有同步跟上,比如说眼前这台东风标致408,车身颜色是不是很年轻?从外观看,这台车的成色不多,说明车主是一个爱车之人。如果你观察一下这台车的仪表板,你就会发现和出厂时的差别,那就是车主在仪表板上方铺设了一大块地毯,或者说是毛毡、毛毯,反正就是铺了一层厚厚的装饰物。 要知道,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属于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其安装在副驾驶侧仪表板总成上,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地保护副驾驶乘员的头部和胸部。虽说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的安全,但是否正确使用了气囊更加重要。 安全气囊对于很多车主来说想必都是听说过的多,真正用到过的少。但是在日常行驶中,对安全气囊可不能忽视。别到万一真需要用的时候发现气囊打不开,也不要遇到完全不需要的时候气囊自己弹出。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碰撞角度、速度。角度为车辆在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内的位置,速度为高于30km/h。国外对此也制定了相关准则:20km/h以下撞击时,气囊不会弹出;30km/h以上正面撞击时,气囊一定弹出;而20~30km/h之间为模糊区,气囊可弹出也可不弹出。所以,即使车辆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形,但如果碰撞部位不对,传感器也不会发出引爆气囊的指令。 我之前207是高配,具备副驾驶安全气囊,在仪表板的右侧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矩形的盖板,这下面藏得就是安全气囊。现在的汽车讲究美感,已经不像老车那样简单直接的搞个盖板盖气囊,而是仪表板做成浑然一体的,在气囊的四周开出一些弱化线,这个弱化线从背面才能看到。但是有些做工不太好的车型,从外观也可以隐约看到有些凹槽,这下面其实就是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弱化线。 有资料说,仪表板上副驾驶气囊弱化线宽度推荐为0.2mm,弱化线位置处仪表板本体剩余厚度推荐为0.5mm,过小会使仪表板表面能看到弱化线加工痕迹,过大会导致气囊爆破时不易撕裂,弱化线一般可采用注塑弱化工艺、铣削弱化工艺、热刀弱化工艺、冷刀弱化工艺、超声波刀弱化工艺及激光弱化工艺等。不信你可以看看,贵的汽车和便宜的汽车,质量好和质量差的汽车,副驾驶安全气囊弱化线海真的不太一样。别看这小小的一个沟槽,汽车厂投入了不少精力,目的就是在气囊安全性能和外观精致程度上寻找一个平衡点。 话说回来了,好像在仪表板上铺毯子的做法,之前在面包车上见的比较多。首先面包车可能没有副驾驶气囊,盖上也没有什么关系,不影响。还有就是面包车的前风挡比较立,如果贴膜,仪表板上放置的杂物可能在玻璃上形成影子,影响开车。要知道,面包车的仪表板上经常会一些杂物,硬硬的塑料仪表板放东西会经常滑落,所以铺个毯子挺好。 但是,对轿车来说,还有必要铺一个毯子吗?我觉得不但没必要,而且很危险。猴哥向来反对在仪表板上搞很多装饰物件,铺毯子更是严重反对。首先告诉你你,因为这个毯子的存在,副驾驶的气囊在需要展开的时候,展开方向不受控制,那就搞不清是保护副驾驶还是伤害副驾驶了。 有人说,夏天天气热,铺个毯子防止仪表板老化。那我想说的是,如果仪表板老化了,首先要怀疑汽车质量不行,当时为何要买一台自己对质量不放心的车呢?
#XC60用车心得XC60用车第五年,除了质保免费更换了蒸发管、起毛边的安全带外,我的20款XC60总体满意。作为老车主,平时也经常与车友有交流,看到很多新车主都喜欢给自己的爱车加改装一些内饰物品,我看过后总觉得没必要,有些内饰物品不仅不够环保,关键还会对安...查看全文
#提车日记一、个人情况介绍 我买的车是2023款卡罗拉锐放精英版,是9月2日在北京定的车,上的外地车牌,目前基本上就是上下班从家开到地铁站和周末的一些日常采购之类。 二、购车预算 最开始预算在10万,但是后来看了一圈之后发现10w可以选择的范围比较小,就把预算提到了15万,同时也要兼顾保值和后期保养,所以最后选择了这款车。 三、选车过程 最开始看车的时候,按照预算其实看了几个车包括锐放、锋兰达、捷达、逍客,最后从外观和一些综合考量上,选择了锐放这个车。去看车也是非常的巧合。当时去4s店看车的时候,其实本来是想买白色,但是白车需要加2000块钱,后来想了一下就是花钱买了个颜色,正好店里当时陈列的是灰色的样车,看起来也还是不错的,而且跟销售聊完,正好店里有一个灰色的现车。看中这款车是因为全系都有L2级辅助驾驶和安全气囊,同时觉得精英版的性价比最高,而且从也是刚刚入库的新车,就定下来了。因为单位停车比较贵再加上日常开的距离和频率不是特别高,最后就选择了纯油版。 四、价格方面 裸车价格是115800,保险是交强、车损、三者、医保外用药、乘车人五种,一共是5100(投的是店里推荐的人保)。购车是办理的一汽金融的5年贷款,第13个月可以申请提前还款,没有违约金(目前可能不行了),最终落地在13.2w。4s店一共送了车垫、全车玻璃膜、行车记录仪和倒车影像。店里把代上牌的费用、贷款手续费全都给免除了,这点还是挺好的。 五、购车攻略及建议 第一、对于购车其实首先考虑一下自己的使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 第二、自己心仪的一些配置,因为有一些真的是可以提升自己的用车感受 第三、可以在一些活动节点去,可以申请到一些比较大的折扣 第四、不要抹不开面子,省下的都是自己的,所以要尽力争取最大的优惠 第五、尽量提前看一些攻略,自己做好一些建议,在沟通过程中最好都提出来,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毕竟提前好了总比后期因为这些事扯皮好一些,至少会让自己心情好一些,大家照章办事。 六、用车初体验 1、外观感受方面 外观最开始其实也看了锋兰达,毕竟是锐放的双胞胎车型,但是锐放属于欧美脸,个人感觉比锋兰达的日系脸要好看一些,颜色上觉得灰色比较耐看,也比较耐脏。 2、配置感受方面 我选的是精英版,L2和全车7气囊的配置让人满意,还有就是可以使用carplay,这也是自己比较心仪的一点,剩下的个人觉得织物座椅还是挺好的,就没有再花钱升级皮座椅。 3、内饰感受方面 内饰就比较朴素了,不过作为一个日常通勤用也是足够了,所以不太在意这方面。 4、空间感受方面 本人180,在前排的话空间还是可以的,不过后排空间确实略显局促,对我的身高来说不是特别的友好,不过我也不是经常坐在后排,所以也没什么关系了。后备箱的空间整体还是挺满意的,日常也只是放一些擦车的毛巾之类的,偶尔会去超市采购的时候放的东西多一些,但是日常家用上来说是完全够用的。 5、动力加速方面 动力方面是2.0L自然吸气的发动机,面对这个重量的车来说个人认为是足够使用的,日常使用起来也是动力十足,高速行驶起来跑到160也是没什么问题,而且也不会觉得飘。 6、操控感受方面 操控上方向盘指向非常的精准,操控起来也很舒服,城市道路的话自动驻车功能也是比较不错的,可以在等红绿灯和堵车的时候解放双脚。 7、油耗感受方面 之前开国道会比较多,单次油耗最低得一次是5.6左右,城市道路的话差不多都是在7以上,一直都是加的92的油。 8、舒适度方面 对我个人来说日常通勤完全足够了,而且开起来也不会觉得很影响体验,整体还是不错的。 9、隔音方面 一直都听说丰田车隔音差,在开高速的时候确实胎噪和风噪的声音会比较大,目前还没有在更加恶劣的天气驾驶过,所以还没有其他的感受。不过个人觉得声音自己是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好了,写了这么多, 以上就是本人为大家分享的提车日记,欢迎大家评评论留言!最后,感觉圈主指导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