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知道哪些基本的汽车知识?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主销后倾角。从汽车的侧面看过去,主销轴线与垂直中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向后倾斜的一个角度,就称为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角主要作用是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当车轮遭遇外力作用时,主销后倾角产生的回正力矩能使汽车自动回正,确保车辆保持向正前方行驶。 自行车骑过吧?你知道为什么双手离开把手后,自行车照样能保持方向向前行驶吗?这就是自行车的前叉车架运用了主销后倾角的这个原理。但是这个主销后倾角同样会对轮胎带来危害。 后倾角越大,行驶中产生的离心力就大,防止车轮发生偏转的反向推力就越大,方向回正的功能越强。但是转向扭矩很大,转向会非常沉重。在打方向转弯的时候,轮胎的胎肩部位受力很大,导致轮胎胎肩部位的磨损加剧。它是轮胎发生胎肩阶梯状磨损的原因之一。 后倾角过小,前轮行驶的时候会变得不稳定,会感觉到车辆行驶时发飘,转向后转向盘自动回正能力变弱,驾驶员会失去路感。 造成主销后倾角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某些悬架部件过度磨损松动,都会造成主销后倾角发生变化,但是主要的原因是弹簧钢板老化,弹性变差,使主销后倾角变小。所以解决的方案有两个,一是更换弹簧钢板,二是加装后倾补偿垫片。
#城市SUV有必要上四驱吗具体看车型,如果是前驱底盘的中型suv及以上尺寸,最好选上4驱。 紧凑级和小型SUV可以随意,因为车重普遍不大。 如果是中大型SUV,像途昂揽境这种,你会发现2驱的存在意义基本就是拉低售价,实际要么订不到,要么订车周期奇长无比。即便是探险者这种后驱底盘的suv,其两驱车型也不是主销配置。 前驱底盘城市SUV四驱的意义并不只是提升烂路通过性这么简单,即便是非下雪天,在碰到城市内的坡道地库,四驱都能派上用场。 前驱底盘在上坡时车辆会由于重力的分量作用导致前轮的抓地力下降,再加上SUV的重量普遍要重于同底盘的轿车,重心高,然而此时为前轮提供主要下压力的动力总成重量却和同底盘的轿车是一样的,如果碰到湿滑的环氧地坪,或者路面有灰尘浮土,这个时候上坡就会显得很挣扎。 有人会说,哪有那么夸张,两驱上不去的坡那不是要45度了,其实并没有,途昂的手册里两驱车型的建议最大爬坡度为≤30%坡度,换算成角度仅仅约合16.5度。而四驱车型的建议坡度为≤60°。且不说这个数值的严谨程度,因为这个和车辆状态,轮胎都有关系。就单从数值看,两驱和四驱通行能力的差别也可窥见一二。 早期的城市suv四驱系统由于轮间限滑能力差,且动力分配过程缓慢,对于提升通过性和操控性的意义确实不大,但现在随着科技发展,目前大量装车的瀚德的6代甚至5代四驱系统的轮间限滑及动力分配的响应时间已经大幅提高,相比于过去,可用性和耐用性已经大大增强。 城市SUV的四驱系统早已经从市区,湿滑路面堪堪可用,到现在已经可以承担轻度甚至短时中等强度的越野脱困了。 至于所谓的承载式车身抗扭刚性差这类的问题基本就是伪命题,因为但凡有点脑子的人也不会开城市SUV跑到这些地方去。 城市SUV四驱主要的问题就是轴间限滑普遍依靠多片离合器,轮间限滑普遍要靠刹车,长时间高负荷使用会出现过热导致掉四驱的情况出现,而且以刹车为主的限滑方式也存在滞后性和热衰减的问题。因此量力而行也很重要,提车之后看看手册,一般厂商都会给你标注车型的最大爬坡极限是多少。 曾看过视频,第一代途昂素车已经可以穿老掌沟到好汉坡下了,当然好汉坡肯定是上不去的,但是这种通过能力已经足以覆盖城市SUV的受众群体99%的使用情况了。 雪地就更不用说了,北方大雪天四驱和两驱基本就是回家和睡单位的区别。 但需要注意的是,四驱在雪天湿滑路面确实可以跑起来,但是停下来的能力和两驱车型可是一样的,碰到极端天气该上雪地胎还是要上。
#车辆吐槽21~22款尊贵版CT6毛病: 1.左前门喇叭坏了,店里更换了 2.前轮内衬像是有石子在敲击,店里处理了3.1400-1500转共振严重,无法解决 4.现在慢车行驶遇到小坡道后排区域就哗啦啦的响,想想他们的态度就不想去了 5.前大灯有水渍,店里搞不了 6.自动驾驶行驶100米就是像喝多了酒左摇右摆而且越摆越远都出线,店里搞不了 7.前排两个座椅,越来越拉垮 8.副驾储物盒盖子,店里换了 9.悬挂也感觉越来越松垮,还没有发生故障 10.副驾反光镜下的迎宾灯卡扣无故断了,拼夕夕重新买了一对翅膀如标题题图 11.隔音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双层玻璃的隔音效果优质 优点: 1.全车铝制 2.高速两个气缸不喷油,比较省油 3.配置还算高,但是都没有做到最好 4.后轮带转向,但是角度不大,不过不另外收费 5.5200mm多的车长,空间大 6.动力系统质保期长10年二十万公里 总结:本人对车辆异响极为看重,所以缺点中的各种响声无法忍受,特别特别难受,不想开了。
#辣评新车先说外观: 大家都说是在套娃,其实套娃并没有什么不妥,这也是很多设计师常用的手法,来增强它的品牌辨识度,就像我们平面设计师在做品牌视觉系统的时候也会用类似套娃的辅助图形或色彩,来增强品牌的风格和特性,更有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的。至于主观的好看与否,见仁见智,你觉得好看就买,你觉得不好看不买就行,别去喷,请尊重每个人的审美。 对家庭的拿捏程度: L6的整个发布会,无疑都在围绕着家庭展开的,不得不佩服理想对普通家庭的拿捏。就连为了照顾后排的感受,让前轮去感知路面,当后轮压过时,智能的调节后减震的舒适度。可想理想下了多大的心血去研究家庭的需求。往往在乎家庭用户体验的,不会去强调汽车的各种参数的,没有谁会带着家人的车当赛车使。像苹果一样更多的是在乎用户的体验。 安全性: 承载家庭幸福的车,想必安全性一定不会落下。9个安全气囊,中保研三优。在两货车夹击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其实参考意义不大,大部分能量已经被车头吸收,A柱只是刚刚碰到货车。但在以往的中保研排名中,理想都是很靠前的,所以说安全性毋庸置疑。(这里肯定有人会说理想的那几次真实碰撞事故的,我想说哪款车没有撞的很惨的?就连沃尔沃CX60都有撞的很惨的,现实事故的角度速度路况等等都不一样,参考性很低,只有这种少变量的碰撞测试才能见真章。) 增程车的优点正好拿捏家庭的用车需求: 212公里的纯电续航,综合续航1390公里。城市纯电行驶够用,旅行用发电机发电的油耗也很低,避免了家人等充电的烦恼。 什么样的用户会去购买它呢? 首先一定是家庭用户,再就是年轻用户,或许他们是宝爸或宝妈,他们并不会在乎什么加速性能,什么刹车成绩,他们要的就是家人的舒心,家人开心幸福比什么都重要。城市上下班用电够便宜,高速发电没有续航焦虑,户外露营外放电舒心。这些用车场景我个人是完全能用到的,特别是作为设计师的我,经常要跟客户修改设计稿件,基本就是随时随地要办公的,用电自由太安心了。如果是我有闲钱的话,估计会毫不犹豫的买了。价格在24.9万起,个人觉得是对得起这价格的,这可都是四驱噢(指行车安全性)。 首销:1万选装基金+家充庄和安装服务+5000的优惠。max版本相较于pro版本,多在更高的智能驾驶系统,多了冷暖双拥的冰箱,多了恐怖的1920w功率的柏林之声音响系统。如果想要有更高阶的生活品质,max会更合适一些。每款车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每款车都有它的定位。 也许会有很多人喷它,那是因为你还不是它的目标消费群体,仅此而已。
#这个角度最帅Z4的拍摄角度总是在一些奇怪的方位,若隐若现枪灰色改色原厂轮毂的拍摄角度难找,能找到反银光的角度不多! 想换18寸轮毂+绞牙了,原厂17前轮有4指半间距,多少有点像越野车,兄弟们觉得呢?